岔河集
即今河北霸州市西十五里岔河集乡。明嘉靖《霸州志·舆地志》 市廛有“汊河”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霸州图:西有汊河集镇。
集镇名。在河北省霸州市区西部。岔河集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600。处蜈蚣河畔,河岔密布,又设集市,故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。有汽车修配、铸造、电线等厂。通公路。
即今河北霸州市西十五里岔河集乡。明嘉靖《霸州志·舆地志》 市廛有“汊河”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霸州图:西有汊河集镇。
集镇名。在河北省霸州市区西部。岔河集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600。处蜈蚣河畔,河岔密布,又设集市,故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。有汽车修配、铸造、电线等厂。通公路。
在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昌化县: “峨娘溪在县东。出九峰山下,西南流,注于昌江。”
1931年9月由吉安、吉水、水丰等县析置,治南龙(今江西吉安县东南东固镇东南龙)。1934年2月废。旧县名。1931年由吉安县属赣水以东,吉水县属张家渡水南白沙北湖线以南,永丰县属沙溪含下君埠南坑线以
北齐后主高纬以华林园改筑。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55邺县: 华林苑 “石季龙发万人筑,苑垣周旋数十里……高齐时名游豫园。《邺中记》: (石) 季龙于华林苑植众果,人间名果悉有之
①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二十里古城。东汉属泰山郡,改为侯国,后复为县。西晋属琅邪国。南朝宋属琅邪郡,移治祊城 (今费县东北方城镇)。北魏太和二十年 (496) 移治薛固(今费县东薛庄)
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“南山”条下:白田头山“乱峰嵯峨。每雪霁后,山头积素,望若图画”。
亦作稒阳。在今内蒙古包头市北昆都仑沟沿岸。《后汉书·孝和帝纪》: 永元元年 (89) 数路伐北匈奴,“度辽将军邓鸿出稒阳塞”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 登国六年 (391) 七月,“ (刘) 卫辰遣子直力鞮
西汉竟宁元年(前33)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十五里拖城。东汉改为义成县。西汉竟宁元年(前33年)改义成县置,治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古涡口城。属沛郡。东汉复改为县。
即泰山。在今山东泰安市北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黄帝“东至于海,登丸山,及岱宗”。《正义》:“泰山,东岳也。”《尔雅·释山》:“泰山为东岳。”泰山的古称。《尔雅·释山》:“泰山为东岳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
即今湖北应城市东南四十里长江埠街道办事处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①唐至德二年(757)改安边县置,为兴唐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北蔚县。五代梁改名隆化县。后唐复名安边县。后晋改名灵仙县。②五代唐改元城县置,为兴唐府治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(旧府城)。后晋复名元城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