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岐山县

岐山县

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三龙县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五十里岐山南。《寰宇记》卷30岐山县:“在岐山之阳,因山为名。”大业初属扶风郡。九年(613)移治今岐山县东北八里。唐初属岐州。武德元年(618)移治张堡垒(今岐山县东北岐阳村附近)。七年移治龙尾驿城(今岐山县东二十里)。贞观八年(634)移今岐山县。至德元年(756)后属凤翔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
在陕西省西部、渭河平原西部。属宝鸡市。面积855平方千米。人口45.9万。辖12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凤鸣镇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(445年)于东北部今京当乡周城镇设周城县,北周天和三年(568年)移治今眉县境,次年于今岐阳村置三龙县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三龙县移治岐山南,改为岐山县,属岐州。县以山名。《寰宇通志》:岐山在县东北,“山有两岐,故名”。大业九年(613年)移于今县东北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移治于今县东北岐阳村附近,七年又移治今县东南龙尾城(今故郡)。贞观七年(633年)分岐山、扶风二县地于今县东北岐阳村设岐阳县,八年岐山县移治今址。元和二年(807年)省岐阳县入岐山、扶风两县,岐山县属凤翔府。此后,历五代、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未改。1913年属陕西省。1949年属宝鸡分区。1950年属宝鸡专区。1956年9月属省。1958年11月省入凤翔县。1961年复设,属宝鸡专区。1969年属宝鸡地区。1971年10月属宝鸡市。地处关中盆地、黄土高原过渡区。北有岐山,南接秦岭,渭河横贯中部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、烤烟为主,盛产辣椒、大蒜。矿产有铁、磷、石英、大理石等。工业有机械、纺织、化工、建材、造纸、酿酒等。特产凤鸣酒、竹器、柳编、花灯。陇海铁路、西宝公路北线经此。古迹有周原遗址、西周古城址、周太王墓、周公庙、武侯祠、宋太平寺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勒得山

    当今内蒙古扎鲁特旗西北之罕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头下军州: “宁州,本大贺氏勒得山。”大贺氏勒得王墓在此。

  • 垣水

    即今河北涿州市北拒马河支流胡良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涿郡良乡县: “垣水南东至阳乡入桃。”《水经·圣水注》: 垣水 “上承涞水于良乡县。分桃水,世谓之北涉沟。故应劭曰: 垣水出良乡,东径垣县故城北,世

  • 新崩滩

    亦作东奔滩。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中,一说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新滩镇长江中。为三峡险滩之一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历峡,东径新崩滩。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,晋太元二年又崩。当崩之日,水逆流百余里,涌起

  • 草皮街

    即太和街。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北振太乡 (太和街)。

  • 精湖

    即津湖。在今江苏宝应县南六十里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蒋济传》: 文帝 “还到精湖,水稍尽,尽留船付济。船本历适数百里中,济更凿地作四五道,蹴船令聚; 豫作土豚遏断湖水,皆引后船,一时开遏入淮中”。古湖名

  • 张画山

    在今山东招远市北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登州府:张画山“山高林茂,如张画然”。

  • 朵泥等处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顺元路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黔西县附近。后废。

  • 水

    古汝水支流。 即今河南泌阳、 遂平二县境内之沙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阳郡舞阴县: “中阴山,水所出, 东至蔡入汝。” 《水经·水》: “水出ȩ

  • 寒亭店

    今山东潍坊市东北寒亭镇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北海国平寿县: “有寒亭,古寒国,浞封此。”

  • 崔家集

    即今山东平度市西南五十四里崔家集镇。清道光 《平度县志》 有崔家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