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口汛
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南山口镇。为海防要地。清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南山口镇。为海防要地。清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明置水保寨巡司,属范县。即今山东郓城县西北水堡乡。即今山东省郓城县西北水堡。明曾置巡检司于此。
一名杏园镇。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南。为古黄河津渡处。《旧唐书·李忠臣传》:忠臣拜濮州刺史,“移镇杏园渡”。即此。北宋置镇。黄河重要津渡。在今河南省卫辉市东南。唐杜甫《垂老别》诗:“土门壁甚坚,杏园渡亦难。
在今湖北英山县西北。明末曾为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六安州》: 章山寨 “明崇祯十二年,知县高在以旧县焚毁, 立寨作新城于此”。
明洪武六年(1373)改西宁州置,属陕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水流域及大通河中下游的一带。清雍正二年(1724)改为西宁府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西宁州置,治今青海省西宁市。
即今山东鱼台县西旧城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城东、城西村之间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五年 (前645),晋侯 “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,东尽虢略,南及华山,内及解梁城”。(解xiè) 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。《左传》僖
在今辽宁抚顺市浑河北岸高尔山前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 显庆三年 (658),“诏副程名振经略辽东,破高丽于贵端城”。辽为贵德城。
在今云南腾冲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腾越州: 明光山 “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。上有银矿、铜矿”。
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张堰镇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谷水 “东出五十里,有武原乡,故越地也。秦于其地置海盐县。《地理志》 曰,县故武原乡也,后县沦为柘湖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嘉兴府: 柘湖 “在华亭县南
又作英河、英格河。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北英金河及其上游阴河。《清一统志 ·翁牛特》: 英金河 “在右翼西北一百五十里。亦曰颍河。源出虾蟆岭,东南流会獐河 (今西路嘎河),又东入老河 (今老哈河)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