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少华山

少华山

①在今江西德兴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一》:少华山“在德兴县东三十里。一名三清山。高五百丈,盘亘数百里,跨饶、信、衢三州。诸峰罗立,岩洞幽奇。最高者为玉京峰,值天气清朗,匡庐、彭蠡明灭可见”。

②在今陕西华县东南。与太华峰势相连而稍低,故名少华。亦曰小华。东南接秦岭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太华山“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”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华山“西南有小华山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华州郑县:少华山“在县东南十里”。


(1)又称小华山。在陕西省华县城东南5千米。与西岳太华山并称二华,皆属秦岭支脉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太华之山“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”,郭璞注:“即少华山。”因较太华山低而景物也较少,故名。山有三峰。西名少华峰,俗称独秀峰,其北绿竹遍野,渭水西来,萦绕山前。中名玉女峰,上有石屋,摩刻:“少华苍苍,渭水泱泱,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。”这里原是道教活动的场所,今建筑尽毁,仅留断垣遗迹。东峰俗称半截山,据说原与西峰高度相同,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地震山崩后仅留山基。(2)即“三清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良天坡

    即梁田坡。在今陕西华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中和三年(883),黄巢将“尚让等将十五万众屯于梁田坡。”胡三省注:“《旧书》作良天坡。”又称梁田坡、梁田陂。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中和三年(

  • 亭台 (臺) 山

    ①在今四川筠连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筠连县: 亭台山在 “县南二十五里。山形壁立,状若亭台”。②又名台山、荆山。在今甘肃灵台县北。《魏书· 地形志》 泾州赵平郡鹑觚县: “有亭台山。”

  • 一名鄦。西周初封国。姜胜。都城在今河南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古城。春秋时附于楚,屡迁都。公元前576年迁都叶(今河南叶县西南)。公元前553年迁都夷(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城父集)。公元前524年迁都白羽(今河南

  • 降宗

    又作降里、降营、江谿、绛谿。治所即今西藏曲水县东北江村。

  • 三游洞

    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二十五里长江西陵峡东口北岸峭壁,东临下牢溪。唐白居易与弟知退及元微之三人游此,各赋诗,居易为之序。北宋苏轼、苏辙及欧阳修俱有三游洞诗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登三游洞,蹑石镫二里。其险

  • 嘉牟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南安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宁强县南。八年 (625) 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陕西省宁强县南。属南安州。八年废。

  • 戎城县

    唐改戎成县置,属藤州。治所即今广西苍梧县(龙圩镇)。永徽中属梧州。光化四年(901)属桂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。次年复置,属梧州。熙宁四年(1071)废入苍梧县。即“戎成县”。

  • 赵封山

   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8巩县: “ 《志》 云: 宋种茶于此,而封固其地,因名。”

  • 卓克基土司官寨

    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南二十里卓克基乡西索村。初建于清乾隆年间,1912年扩建。后毁于火。1937年重建。为四合院式木石结构建筑,依山而建,面积为5400平方米。主楼为一底四层,高19.50米。左右为厢房

  • 平等县

    1927年析洛阳、嵩县、伊阳、宜阳四县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辛营(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十四里平等乡)。1932年废入伊川县。旧县名。1929年由嵩县之莘营、莘渠、鸣皋、石碢、常峪、�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