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东岛
明代台湾有小东岛之名。嘉靖年间曾出使日本的郑若曾撰写的《日本一鉴·桴海图经》 内载《万里长歌》云: “或自梅花东山麓,鸡笼上开钓鱼目。”原注云:“梅花,所名,约去永宁八十里。 自所东山外,用乙辰缝针, 或辰巽缝针, 约至十更,取小东岛之鸡笼山。自山南风用卯乙缝针,西南风正卯针或正乙针,约至十更取钓鱼屿。”小东岛即台湾岛。
明代台湾有小东岛之名。嘉靖年间曾出使日本的郑若曾撰写的《日本一鉴·桴海图经》 内载《万里长歌》云: “或自梅花东山麓,鸡笼上开钓鱼目。”原注云:“梅花,所名,约去永宁八十里。 自所东山外,用乙辰缝针, 或辰巽缝针, 约至十更,取小东岛之鸡笼山。自山南风用卯乙缝针,西南风正卯针或正乙针,约至十更取钓鱼屿。”小东岛即台湾岛。
即今河南郏县东二十八里冢头镇。明正德 《汝州志》 卷1 《村店》: 郏县有冢头店。
西魏废帝二年(553)置,属金渊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城厢镇(一说在金堂县东)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。属金渊郡。北周废入金渊县。
亦作圣姥泉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瞿唐峡内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发大溪口入瞿唐峡。……遇圣姥泉,盖石上一罅, 人大呼于旁,则泉出;屡呼则屡出,可怪也。”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一》:圣姆泉“在奉节县东”。
西晋光熙元年(306)封司马腾为东燕王,都城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。后废。西晋光熙初置,治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。永嘉二年(308年)诏车骑将军王堪屯此,以拒石勒。北魏废。
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分河北路置,治所在大名府 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以南,子牙河、滏阳河及京广铁路以东,雄县、霸州和天津市海河以南,及山东黄河以北地区。金正隆年间移治
唐武德三年(620)置,治所在临泉县(今山西临县北二十五里故县村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县地。贞观三年(629)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临泉县(今山西临县西)。贞观三年(629年)废。
即泰昌县之讹。治所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昌镇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 及 《南齐书·州郡志下》 均作 “秦昌”。
①又名临川水。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崇仁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110临川县: 临川水 “源出定川,沿流十里与汝水合。本名定水,天宝六年敕改临川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抚州府临川县: 临水 “在府西十里。源出崇
清康熙二十四年(1685)建,即今四川德格县东北九十里竹庆乡更达村竹庆寺。为德格土司五大家庙及康区三大红教寺庙之一。“竹青寺”,藏语意为“大园满寺”。原寺1959年被毁, 1984年修复。
即今四川井研县东南四十五里竹园镇。明正德《四川志》卷19犍为县有竹园铺。清属荣县。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荣县:竹园铺“在县西八十七里”。1951年划归井研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