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寺前镇

寺前镇

亦名寺头镇。北宋置,属澄城县。即今陕西澄城县东南四十二里寺前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二》 引《县志》:“寺头镇在县东南四十里,即寺前镇。明嘉靖二十五年筑城,名曰遵义堡。”


(1)在安徽省太湖县东北部。面积172平方千米。人口2.9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麒麟村,人口720。镇以寺前河得名。1949年为寺前乡,1961年为寺前公社,1984年复为寺前乡。1992年马龙乡、佛图乡并入置寺前镇。地处大别山区。产稻、小麦、甘薯、茶、桑。有茶叶初制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有公路接105国道。佛图山佛图寺为晋时佛图澄僧所建。(2)在湖南省辰溪县境南部。面积49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寺前铺,人口790。明代为古驿道之铺站,其后山有寺,故名。1958年建寺前公社,1984年改乡,1999年置镇。主产稻、玉米。矿产资源丰富,有煤炭、石灰石等矿。湘黔铁路经此设站,省道穿过全境。(3)在陕西省澄城县东南部。面积93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寺前铺,人口 4210。宋景祐年间,因位于太云寺前改名寺前铺。明嘉靖二十五年(1546年)知县徐效贤筑堡御敌,因地处遵教里和仁义里之间,改名遵义堡。清雍正《陕西通志》载已设寺头镇,后复名寺前镇。1950年设寺前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3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,盛产苹果、烤烟。有农具、机砖、食品等厂。为大荔、澄城、合阳三县交界处农贸集市。有公路通渭韩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擒渡

    又名七纵渡、孟渡。在今四川荥经县东北十里,为荥经水之津渡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7雅州:落孟山“在荣经县东十里。前大江曰七纵渡,孔明擒孟获之地也”。

  • 江左

    一名江东。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, 以西为右,故江东又名江左。魏禧《日录杂说》:“江东称江左,江西称江右,盖自江北视之, 江东在左,江西在右耳。”其地本指今芜湖市、南京市间长江河段以东地区。因东晋及南朝

  • 石屏州

   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石平州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即今云南石屏县。景泰《云南图经志书》:“讹坪为屏,今因之。”按,石屏峰今存,为扇形喷泉形成的泉华。1913年改石屏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以石坪

  • 三华山

    在今广西全州县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全州:三华山“顶有三峰,形如华盖,湘江绕出其背”。

  • 东林山

    ①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平山县:东林山“在县北二十里,其西为西林山,冈峦相接,皆有泉石之胜”。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湖州府一》:东林山“突兀于溪泊中,峰峦蓊秀”。光绪《

  • 河州

    十六国前凉置,治所在枹罕县 (今甘肃临夏市西南)。西秦乞伏炽盘迁都于此。北魏初改置袍罕镇,移治今临夏市。太和十六年 (492) 复为河州。辖境相当今洮河、大夏河中下游流域,湟水下游及桑园岥积石峡间黄河

  • 沃水

    即今内蒙古凉城县南弓坝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中陵水又北分为二水,一水东北流谓之沃水……沃水又东北流注盐池。”

  • 俺都城

    在今阿富汗喀布尔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5: 俺都城 “在哈烈东。又有淮八剌墨等城皆隶焉”。

  • 城固南城

    在今陕西城固县东汉水南。《水经·涔水注》: “涔水即鬵水也,东北流径城固南城北,城在山上,或言韩信始立,或言张良创筑,未知定所制矣。义熙九年,索邈为梁州刺史,自城固治此,故谓之南城。城周七里,衿涧带谷

  • 固疆堡

    即今河北宣化县治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武州: “宣和五年,金人以州来归。六年,筑固疆堡。寻复为金人所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