宽仁门
五代梁东都、晋汉周东京城 (今河南开封市) 内宫城东一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开运三年(946),“帝于宫中起火,自携剑驱后宫十余人将赴火,为亲军将薛超所持。俄而 (张) 彦泽自宽仁门传契丹主与太后书慰抚之”。
五代梁东都、晋汉周东京城(今河南开封市)内宫城东一门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少帝纪》:后晋开运三年(946年)契丹遣降将张彦泽“自宽仁门递入契丹主与皇太后书”,即此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改名东华门。
五代梁东都、晋汉周东京城 (今河南开封市) 内宫城东一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开运三年(946),“帝于宫中起火,自携剑驱后宫十余人将赴火,为亲军将薛超所持。俄而 (张) 彦泽自宽仁门传契丹主与太后书慰抚之”。
五代梁东都、晋汉周东京城(今河南开封市)内宫城东一门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少帝纪》:后晋开运三年(946年)契丹遣降将张彦泽“自宽仁门递入契丹主与皇太后书”,即此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改名东华门。
在今湖北房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房县“汤池关”条下:“又有马栏关,在县东三十五里。”
指今丹麦王国。《清史稿·邦交志》 称“丹墨即嗹马”。
即今四川安县东南黄土镇。清嘉庆 《安县志》 卷11: 黄土场在 “城东二十里”。
即鼎鼻山。在今四川彭山县南。《宋书·臧质传》:东晋义熙十年(414),朱龄石伐蜀,蜀主谯纵,“遣大将谯抚之屯牛脾,又遣谯小苟重兵塞打鼻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四川省彭山县南岷江西岸。东晋义熙九年(413
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南康府一》:左蠡山“一名蓝车。山势逶迤,为县西北之襟喉,以临彭蠡湖东而名。其下旧有左蠡城”。
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北草屯镇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·疆域志》 埔里社厅: “自府治出南门,行二十里至乌溪,水急不可涉,驾筏渡之,六里为草鞋墩。”据刘枝万等纂 《南投县志稿》 说: “据传林爽文反清,被官军追击
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斋桑泊西南阿克苏阿特东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济莫尔色克河 “河之西北六七十里有水发自哈尔巴哈卡伦西,东流经卡伦北,德布色格尔河自南经卡伦东来汇,是为哈尔巴哈河”。
明建文初改大庸卫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即今湖南张家界市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改置永定县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以大庸卫改名,治今湖南省张家界市。属湖广都司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改置永定县
清雍正六年 (1728) 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东北蒙宜乡。宣统元年(1909) 改流,属石渠县。
①东晋太元中侨置,治所在睢阳县 (今安徽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寿县及六安市北部地区。南朝宋大明六年 (462) 改为淮南郡,八年 (464) 复为南梁郡。南齐改为梁郡。②北魏侨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慎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