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义郡
北魏孝昌中置,为襄州治。治所在北平县(今河南方城县东南)。后改为北南阳郡。
北魏孝昌中置,治北平县(今河南方城县东南)。后改名北南阳郡。西魏废。
北魏孝昌中置,为襄州治。治所在北平县(今河南方城县东南)。后改为北南阳郡。
北魏孝昌中置,治北平县(今河南方城县东南)。后改名北南阳郡。西魏废。
在今山东曲阜市旧城中。《左传》: 定公八年(前502),阳虎劫公伐孟氏,“公敛处父帅成人自上东门入,与阳氏战于南门之内,弗胜。又战于棘下”。杜注: “城内地名。”
即今江苏建湖县西北高作镇。旧属盐城县。清光绪 《盐城县志》 卷1: 高作庄在 “县治西北约百里”。
又作大。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宁县东南。东汉废。《后汉书·邓禹传》:建武元年(25),“更征兵引谷, 归至大要”。即此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宁县东南。属北地郡。东汉废。
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清平县:“云谿洞在县(今清平镇)北十五里。溪水从洞流出,资以溉田。旧名大空洞。相近有宾阳洞,一名小空洞。”
西汉改义渠县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甘肃西峰市东境。东汉废。
南齐置,属广熙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西南罗定江之东。隋属永熙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改名永宁县。古县名。南朝齐置,治今广东省罗定市西南罗定江之东。属广熙郡。隋改属永熙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改名永宁
清置,属归化厅。即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坝羊乡。旧有千总驻防。“坝阳”系布依语音译,意为边上出水的地方。
在今福建泉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晋江县:石笋桥“在府西临漳门外,跨笋江上。宋皇祐初,创浮桥,名履坦。嘉祐间重修,改曰济民。元丰初修饰,曰通济。绍兴间,改作石桥。庆元中,又造二小石桥相续,以达临漳门
①即今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清代属元江州。傣语 “勐” 为坝子,“烈” 为河流,意即河边的平坝。②即今云南景谷县东南勐烈。《清一统志·普洱府》: 猛烈村 “在威远东八十里。《滇纪》: 威远之地,东
故地或以为在今孟加拉湾东南方之尼科巴群岛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: 罗婆斯 “国与麻加那之右山联属,奇峰磊磊,如天马奔驰,形势临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