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秀城
在今青海贵南县东北黄河南岸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廓州宁塞郡: “西八十里宛秀城有威胜军。”
又作宛肃城。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、黄河岸边。唐天宝十三载(754年)于此置威胜军。宝应元年(762年)地入吐蕃。
在今青海贵南县东北黄河南岸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廓州宁塞郡: “西八十里宛秀城有威胜军。”
又作宛肃城。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、黄河岸边。唐天宝十三载(754年)于此置威胜军。宝应元年(762年)地入吐蕃。
北宋置,属巴川县。即今四川大足县东八十七里雍溪镇。在重庆市大足县东北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油房坡,人口1320。北宋建场,以雍溪河为名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由万古镇分出建
唐武德二年 (619) 析信州置,治所在南浦县 (今四川万县市)。八年 (625) 改为浦州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析信州置,治南浦县(今重庆万州区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万州区及梁平县。八年改浦州。
一名会源桥。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南汊口乡。清康熙《休宁县志》卷2:汊口桥“南三十五里。通遂安”。
即今河北曲周县东南西呈孟乡。西汉于此置平恩县。金降为平恩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平府》:程孟集,“ 《旧志》: 《金志》 曲周有平恩镇,即今程孟集也”。
一作半汤湖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8:半阳湖“在城东北四十里,周回十五里,水同一壑而冷热相半”。又引《舆地志》及《南徐州记》云:“江乘县南有半阳泉,半冷半热。热处可烂物,冷处如冰。热
一作平与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平舆县西北四十八里古城村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始皇二十三年(前224),王翦击楚,“取陈以南至平舆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省平舆县北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二
隋大业八年 (612) 置,属下邳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泗洪县西北重冈乡。《寰宇记》 卷16临淮县: “南重冈城,亦隋重冈县地也。……缘重冈山为名。” 隋末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八年(612年)置,治今江苏省泗
即今湖北广水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3随州:白泉河“在应山县东三十里。源出八十母山,悬流而下入涢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山县:白泉河“自孔山悬流而下,流入于澴水”。
清康熙五十七年 (1718) 置,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北。后废。
在今河南鲁山县西。《水经·滍水注》:“滍水之北有积石焉,世谓女灵山。其山平地介立,不连冈以成高,峻石狐峙,不托势以自远。四面壁绝,极能灵举,远望亭亭,状若单楹插霄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