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田砦
即今福建浦城县北官田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浦城县: 官田砦 “在县北四十五里。宋庆元二年置”。
即今福建浦城县北官田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浦城县: 官田砦 “在县北四十五里。宋庆元二年置”。
南宋庆元元年(1195)升安庆军置,治所在怀宁县(今安徽潜山县)。端平三年(1236)移治罗刹洲(今贵池市西六十里)。景定元年(1260)移治宜城(今安庆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北,枞阳、桐城、岳西
在今江苏镇江市东焦山上。本名普济寺,南宋景定中重建,改名焦山寺。《宋史·高宗纪三》:南宋建炎三年 (1130),“金人至镇江府,韩世忠屯焦山寺邀击之”。即此。清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 改名定慧寺。
即今印度之恒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康泰 《扶南传》 曰: 恒水之源,乃极西北,出昆仑山中,有五大源,诸水分流,皆由此五大源,枝扈黎大江出山,西北流,东南注大海。枝扈黎即恒水也。” 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
一名廖城。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白抵城“高千仞,四面绝壁,上广十余里。建炎间土寇廖彦据此为城”。
①东汉以安成县改名,属庐陵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西严田乡东北竹山下。三国吴属安成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名安复县。②北魏改安次县置,属燕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廊坊市西北古县村。后复改安次县。③南朝梁置,
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归化城六厅》: 湖滩河朔 “在托克托城东十里黄河东岸。《水经 (注)》 所谓君子津,即在其地。本朝康熙三十五年,圣祖仁皇帝亲征噶尔丹凯旋,驻跸于此”。
简称格尔吉山。在今青海杂多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 格尔吉匝噶那山 “在诺莫浑乌巴什山东北三百余里。卫之东界、喀木之西北界,即澜沧江发源之山也。山甚高大。《滇志》 谓澜沧源出鹿石山,即此”。
①西周国名。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。《左传》:庄公十八年(前676),“初,楚武王克权,使斗缗尹之,以叛,围而杀之,迁权于那处”。杜注:“南郡当阳县东南有权城。”后灭于楚。②战国燕邑。在今河北正定县北。燕
在今湖南衡山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衡山县: 岳津镇 “在县城南,临湘江。有巡司戍守”。
在今湖南石门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石门县“石门山”条下:“又县东一里有天门台山,顶方正如台。二小溪合流,台下为天门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