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阳市

安阳市

1949年由安阳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属平原省。治所即今河南安阳市。1952年划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北部。面积 7413 平方千米(市辖区247平方千米)。人口533.2万(市辖区 1007.6 万)。辖文峰、北关、殷都、龙安4区和安阳、汤阴、内黄、滑县4县,代管林州市。市人民政府驻北关区。商为相地,河㵐甲都此。后盘庚从奄迁都于此,称殷。西周先属邶国,后属卫国。春秋先属卫,后为晋东阳地。战国为魏宁新中邑,秦改名安阳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(惠文王)二十四年,廉颇将,攻魏……攻安阳,取之。”即此。秦置安阳县,属河内郡。西汉废。西晋复置,属魏郡。东魏天平初废入邺县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移相州、魏郡及邺县于安阳城(今安阳市)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改邺县为安阳县,属相州。大业年间为魏郡治。唐武德初改魏郡为相州,天宝元年(742年)改邺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相州。金明昌三年(1192年)升相州置彰德府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改彰德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复为彰德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废府为县,属豫北道,1949年析安阳县城及近郊置安阳市,为平原省辖市(地级),又为安阳专员公署驻地。1952年市属河南省,县属安阳专区。1958年属新乡专区,1961年属安阳专区,1969年改属安阳地区。1982年复为河南地级市。1983年安阳地区撤销,所属安阳、淇县、浚县、林县、汤阴五县划入。1994年林县改设林州市。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地、丘陵、山前平原和黄卫冲积平原区,地势西高东低。漳河、洹河、謻河、汤河、卫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稻、甘薯、豆类、油料作物、棉花等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铜、石英、石灰石、石膏、大理石等。工业有采矿、钢铁、纺织、电子、机械、化工、制药、食品、农机修造、农副产品加工等。京广铁路纵贯南北,安李和汤濮铁路横穿东西,京珠高速公路、107国道和鹤台、安大、新河、汤长、安林、新范等公路经过境内。名胜古迹有殷墟、天宁寺塔、袁林(即袁世凯墓)、彰德府城隍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家堡

    即今吉林梨树市东南十家堡镇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8:南满铁路“十家堡驿距四平街驿九里七”。

  • 王家冈场

    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一百里。清时设盐大使。后因黄河决口,场署被淹,迁于广饶城内。后又迁于羊角沟。民国时与官台场改并为王官场,驻寿光县侯镇。

  • 惠远寺

    亦名泰凝寺。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西北所龙村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6: 惠远寺 “在炉城西北。雍正七年奉勅建,并赐名。其地一名噶达城,达赖喇嘛曾移居于此,至今由西藏派大堪布喇嘛往掌之。雍正九年御

  • 梨岭关

    一曰梨关。明洪武初建,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七十里梨岭上。

  • 渭华起义旧址

   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高塘镇高塘中学西侧。清代为玄君庙,后为高塘书院,光绪二十九年(1903) 改为学堂,宣统元年 (1909) 改为高塘小学。1927年中共华县县委在此成立。1928年5—6月,中共陕西省

  • 哈勒哈河

    亦名喀尔喀河。即今蒙古国东部东方省哈拉哈河。1939年侵华日军由诺门坎等处入侵蒙古国,渡哈勒哈河至巴莫查冈山。8月苏蒙联军全歼入侵日军,取得战争的胜利。是称哈勒哈河之战。

  • 井陉山

    又名陉山。在今河北井陉县北,与鹿泉市接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石邑县:“井陉山在西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7井陉县:陉山“四面高,中央下,如井,故曰井陉”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二》 引《旧志》:“山在今县北五十

  • 庄浪厅

    清置,属凉州府。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南。1913年裁入平番县。

  • 泽普勒善河

    即今新疆叶尔羌河上游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1: 叶尔羌河 “其河二源,西源曰泽普勒善河”。

  • 唐山市

    1938年改唐山镇置,属河北省。治所即今唐山市。在河北省东部,南临渤海,邻接天津市。面积 1.35 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802平方千米)。人口706万(市辖区294.9万)。辖路北、路南、古冶、开平、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