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远庙

安远庙

俗称伊犁庙。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、武列河东平岗上。清乾隆二十九年(1764)建。据乾隆御制《安远庙瞻礼书事有序》碑刻载,在漠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少数贵族发动武装叛乱时,蒙古各部人民维护祖国统一,反对民族分裂,准噶尔部蒙古的达什达瓦部参加了清朝平叛的军事行动,后朝廷允其所请,将该部二千一百余人迁居热河,并仿照新疆伊犁固尔札庙形制,营建此庙,以“怀柔远人”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俗称伊犁庙。在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、武烈河东平岗上。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(1764年),占地约2.6万平方米。据乾隆御制《安远庙瞻礼书事有序》碑刻载,在漠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少数贵族发动武装叛乱时,蒙古各部人民维护祖国统一,反对民族分裂,准噶尔部蒙古的达什达瓦部参加了清朝平叛的军事行动,后朝廷允其所请,将该部 2100 余人迁居热河,并仿照新疆伊犁固尔札庙形制,营建此庙,以“怀柔远人”。庙宇布局规整,系方正密合的风格。内外三层墙垣,有棂星门及三道山门,最内层周围64间房屋围绕,中间为三层重檐的普渡殿,平面呈七间正方形,黑色琉璃瓦顶。殿内供绿渡母塑像。底层四壁绘有壁画,色彩绚丽,情景生动。殿前有乾隆御笔卧碑一通,以满、汉、蒙、藏四种文字镌刻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山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辽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昔阳县东。大业初废。②金升东山砦置,属镇戎州。治所在今宁夏彭阳县西古城乡。元至元十年(1273)废入镇原州。③1916年由诏安县之东山岛及漳浦县之古雷岛

  • 抱黄洞

   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3长沙府: 抱黄洞 “在岳麓山万寿宫后。俗传洞有蟒患,晋陶侃射死之。后有道家者流修炼居此,因名抱黄”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3引 《南岳总胜集》 称: “宋

  • 画中

    即画邑。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。《后汉书·耿弇列传》:“弇进军画中,居二城之间。” 李贤注: “画中,邑名也。……故城在今西安城东南。有澅水,因名焉。”

  • 亮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。南宋以后废。唐置,治今贵州省锦屏县东南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锦屏、黎平等县。属黔州都督府。南宋后废。

  • 马嗥城

    在今浙江海盐县城东南隅。《越绝书》卷8:“马嗥者,吴伐越,道逢大风,车败马失,骑士坠死,匹马啼嗥。”故名。东晋咸康七年(341)至唐开元五年(717)间为海盐县治。故址今堙。又称吴御越城。故址在今浙江

  • 峡江路

    即长江三峡水路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中和二年(882)十月,“贼帅韩秀升、屈行从起兵,断峡江路。癸丑,陈敬瑄遣押牙庄梦蝶将两千人讨之”。

  • 感通寺

    在云南大理寺北二十里点苍山麓。明代至今称感通寺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111: 感通寺 “在点苍山。旧名荡山寺,又名上山寺。有二礼拜石,上有手足痕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6大理府: 威通寺 “在点苍山四峰

  • 符度山

    即浮山、浮度山。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5桐城县: “符度山在县东九十里。其山岭三岩下,约容三五十人,及天井一所。泉常如霢霂,下通深潭。”

  • 拐儿镇

    即今左权县东拐儿镇。《清一统志· 辽州》 “长城镇” 条下: 拐儿镇 “在州东北”。在山西省左权县东北部。面积231.8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拐儿,人口940。因其位于三条沟谷交叉的拐弯

  • 呈贡城

    宋大理置,属善阐府。在今云南呈贡县治西部古城。元代置呈贡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