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定县

安定县

①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水泉寺村。东汉废。东晋复置,为安定郡治。十六国时,先后为雍州及泾州治。唐至德元年(756)改名保定县。

②西汉置,属交趾郡。治所在今越南南河省南定县西北红河南岸。南朝宋改为定安县。

③南朝宋侨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。后废。

④北魏置,属城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南。西魏废。

⑤南朝梁置,为黄川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南。梁废。

⑥隋开皇三年(583)置,属定州。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北旧城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7:“取汉旧名。”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鹿城县。

⑦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鸢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海兴省快州一带。贞观元年(627)废入朱鸢县。

⑧辽置,属辽州。治所当在今辽宁新民市附近。金废。

⑨金大定七年(1167)改定安县置,为宁州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宁县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)省入州。

⑩蒙古宪宗二年(1252)升安定堡置,属延安路。治所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安定镇。明属延安府。民国初属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2年改名子长县。

(11)元至元十二年(1275)改邛水县置,属镇远府。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西南。二十年(1283)复改邛水县。

(12)明洪武十年(1377)改安定州置,属巩昌府。治所即今甘肃定西县。1913年改为定西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泾川县北、泾河北岸。属安定郡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。北魏为安定郡治。唐至德元载(756年)改保定县。(2)西汉置,治今越南南定省南定西北红河南岸。属交趾郡。南朝宋改定安县。(3)金大定七年(1167年)以定安县改置,治今甘肃省宁县。属宁州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废。(4)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改邛水县置,治今贵州省三穗县西南。属思州宣慰司。二十年复为邛水县。(2)古旧县名。(1)蒙古宪宗二年(1252年)于安定堡置,治今陕西省子长县西北安定镇。属延安路。明、清属延安府。1934年析西部分设赤源县,1935年析东部置秀延县。1936年撤赤源县,地属安定县。1937年并秀延县入安定县。1942年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改名子长县,移治瓦窑堡。(2)明洪武十年(1377年)降安定州为县,治今甘肃省定西市。属巩昌府。清代因袭。1914年因与陕西省安定县重名,改名定西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当涂山

    即涂山。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南淮河南岸。《后汉书·滕抚传》:建康元年(144),“阴陵人徐凤、马勉复寇郡县,杀略吏人。凤衣绛衣,带黑绶,称无上将军;勉皮冠黄衣,带玉带,称黄帝,筑营于当涂山中”。《水经·淮

  • 黄竹塘隘

   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黄竹塘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兴宁县: 黄竹塘隘 “在县西三十里。路通龙川县”。

  • 阚团镇

    北宋置,属下蔡县。即今安徽利辛县东南三十六里阚疃。清嘉庆间置阚疃集巡司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利辛县东南阚疃镇。北宋属下蔡县。

  • 兴胜府

    元初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。后改为高州。蒙古成吉思汗九年(1214年)升高州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哈拉木头。属北京路。十一年仍改为高州。

  • 五宝镇

    亦作五保镇。即今四川荣县东南五宝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29:“五保镇在县南五十里。”宣统三年(1911)八月,同盟会在此发动反清起义,史称荣县起义。(1)在重庆市江北区东部。面积41平方千米。人口1

  • 杜班错

    又作都班错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南一百一十六里处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、定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
  • 思州宣慰司

    元泰定时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岑巩县。明属湖广行省,洪武五年 (1372) 改为思州府。本唐思州,元设思州军民宣抚司、宣慰司,治龙泉坪(今贵州凤冈县)。辖区约今贵州省东北部乌江一带及沅水、清水

  • 狼山州

    唐永徽元年 (650) 以突厥车鼻可汗属部葛逻禄右厢部落置,为都督府,隶瀚海都护府。显庆三年 (658) 改为州,改属燕然都护府。地在今蒙古国西境,杭爱山之西,阿尔泰山东北。总章二年(669) 属安北

  • 汶川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七年(1374)置,属汶川县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奉国城

    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一里吴憾山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德清县: “唐李光弼将辛孜于此筑城,击平朱覃、姚廷诸贼,名将军城。吴越复筑此城屯戍,名曰奉国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