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宁阳县

宁阳县

①东汉改宁阳侯国置,属东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七里古城。西晋废。

②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)改龚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宁阳县。以在宁山之阳而得名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省入嵫阳县。大德元年(1297)复置。明属兖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。1925年属兖济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

在山东省中部。属泰安市。面积 1125 平方千米。人口80.6万。辖9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宁阳镇。商为郕邑。西周、春秋为郕国地。西汉置宁阳侯国(治今县南),因在宁山之南而得名。属泰山郡。东汉改为宁阳县(治今县北古城)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宁山“在宁阳县北十八里,县在其南,故曰宁阳”。属东平国。西晋废。北齐移置平原县于此,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为龚丘县,属鲁郡。唐属兖州。北宋大观四年(1110年)改为龚县,属袭庆府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复名宁阳县,治今宁阳镇,属兖州。元属兖州,隶济宁路。明、清属兖州府。1914年属济宁道,1925年属兖济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39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,属泰西行政区(旋改泰西专区)。1946年属冀鲁豫行政区第二专区,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七专区。1950年属泰安专区。1958年属济南市。1961年复属泰安专区(1967年改称泰安地区)。1985年属泰安市。县境地处鲁西南平原和鲁中山区的交接地带,地势东高西低,中部凸起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甘薯、花生、皮棉。为鲁西黄牛的生产基地。工业有化工、煤炭、电力、机械、建材、酿造、纺织、印刷、陶瓷、服装加工、食品等。京沪铁路贯穿县境南北。磁莱铁路和济兖、济微、蒙汶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大汶口文化堡头遗址。纪念地有泰宁边区自治会旧址、华东野战军济南战役司令部旧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骏滩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西部,西北与广雅滩相距约3.5海里。南北长约9公里,东西宽约6.5公里。滩底珊瑚清晰可见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埃勒生达滩。1947年改名人骏滩,以纪念清末粤督张人骏派军舰巡视西沙群

  • 冒山

    即今安徽萧县西南十八里帽山寨。因冒山得名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 “刘澄之云: (萧) 县南有冒山。” 即此。

  • 河北道

    ①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为贞观十道、开元十五道之一。因在黄河以北,故名。开元后治所在魏州 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辖境相当今北京、天津二市及河北、辽宁大部,河南、山东古黄河以北地区。②191

  • 雍和宫

    清康熙三十三年 (1694) 建,在今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东侧。最初是雍亲王府,为胤祯即位前的府邸。雍正三年 (1725) 改名雍和宫。十三年(1735) 因停放胤祯灵柩,将宫内主要建筑改易黄瓦,并立

  • 斫 (斮) 胫河

    又称阳河。即今河南淇县南折胫河。源出今河南淇县西北二里太和泉,东南流入淇水。《尚书·泰誓下》: 商王受 (纣) “斫朝涉之胫”。《传》: “冬月见朝涉水者,谓其胫耐寒,斩而视之。”《水经·淇水注》:

  • 包来

    春秋莒邑。在今山东沂源县东南,或以为在莒县西浮来山。《公羊传》:隐公八年(前715),“公及莒人盟于包来”,即此。《春秋》作浮来。古邑名。又作浮来。春秋莒邑(或说属纪国)。在今山东省沂源县东南,一说在

  • 乘丘侯国

    亦作桑丘。西汉置,属泰山郡。武帝封中山靖王子将夜为侯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南三十五里故县。东汉省。

  • 奇岙

    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大沙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波府定海县: 奇岙 “在舟山所西北。本名大沙,嘉靖中御倭要地也”。

  • 蔡洲

    又名蔡家泾、蔡家沙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90江宁县: 蔡洲 “在县西十二里,周回五十里。《丹阳记》 云: 吴时客馆在蔡洲上,以舍远使”。《晋书·成帝纪》: 东晋咸和三年 (328)苏

  • 东州沙

    在今广东肇庆市东北广利镇南西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东州沙“在灵羊峡口之东江中。有居民数千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