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川卫
亦作宁州卫。明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:宁川卫“府治东四里。洪武十二年建”。后废。
明洪武十二年(1379年)置,治今四川省成都市。
亦作宁州卫。明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:宁川卫“府治东四里。洪武十二年建”。后废。
明洪武十二年(1379年)置,治今四川省成都市。
南朝宋元嘉十三年 (436) 置,治所在新招县 (今广东广宁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四会、广宁、怀集等市县地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废。南朝宋元嘉十三年(436年)置,治新招县(今广东广宁县南)。隋开
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,接泾阳县界。文王曾居之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 “度其鲜原。” 即此。
即今广东仁化县东北扶溪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绣州置,治所常林县 (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下湾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桂平县南部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绣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绣州置,治常林县(今广西桂平市南)。辖境相
南宋临安城北门。吴越国称北关门,俗称百官门。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武林路与环城北路相交处。民国初拆除。
秦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灵隐山下。西汉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。东汉初省入余杭县。东汉末复置,属吴郡。迁治今杭州市。南朝梁太清三年 (549) 为临江郡治,寻废郡。南朝陈祯明元年 (587) 为
明洪武十七年(1384)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7成都府:成都后卫“在府治东三里”。后废。明洪武中置,治今四川省成都市。清初废。
即长山。在今甘肃秦安县南二里。明嘉靖《秦安志》卷2:“南二里曰长山。《武经总要》:亦曰长山。东自陇城南山延亘百余里至社树平迤逦而西,至东南,翩然而集。亦曰三阳山。其山连秦州之三阳川,有路焉,径秦州以达
在今广东和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和平县: 浰头山在 “县北八十里,亦曰和平峒。绵亘深远,接江西龙南县境。其最近龙南者为上浰,在岭冈者为中浰,和平峒谓之下浰。浰溪水出焉,旁多奇石,巉岩险
亦作惟他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有 “惟他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咸丰年间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《瑷珲条约》 被俄割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