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娄底市

娄底市

即今湖南娄底市驻地。旧属湘阴县,清置巡司于此。1960年始于此置娄底市。


在湖南省中部。面积8107平方千米(市辖区428平方千米)。人口403.8万(市辖区41.2万)。辖娄星区及冷水江、涟源2县级市和双峰、新化2县。市人民政府驻娄星区。明、清为长沙、宝庆府地。1914年属湘江道,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解放初东部属益阳专区,西部属邵阳专区。1952年属邵阳专区,1968年属邵阳地区。1977年析邵阳地区北部置涟源地区,地区行政公署驻蓝田镇。1978年地区行政公署迁娄底镇,1980年娄底镇改娄底市(县级)。1982年底涟源地区改名为娄底地区。1999年撤销娄底地区和县级娄底市,改设地级娄底市;原县级娄底市改置娄星区;原娄底地区辖县划入地处湘中丘陵西北部和湘西山地东缘。东部涟水自西向东注入湘江,西部资水由南向北汇入洞庭湖。农产以稻为主,并产小麦、甘薯、油菜籽、柑橘、花生、茶叶、黄花菜、烟草、辣椒等。林产有杉、松、楠竹等。特产有永丰辣酱、新化苡米。矿产有煤、锑、锰、铁、锌、铜、金、石膏、大理石等。工业产品以钢铁、原煤、焦炭、水泥、化肥、锑为主。冷水江市锡矿山有“世界锑都”之称。原煤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。涟钢是全省第二大钢铁基地。小五金、瓷器、皮革制品、机制纸等产品畅销国内外。洛湛铁路横贯南北,湘黔铁路横贯东西,在娄星区与娄邵铁路呈“十”字相交,潭邵高速、娄涟等高级公路分别经过娄星区。320、207国道分别经过双峰、涟源,1808、1810、1821、1822、1838、1847等六条省道贯穿境内。资水航道新化至琅塘段为柘溪大坝回水变化区,常年可通行15~20吨级船舶,汛期可通行200吨级船舶,琅塘以下为库区航道,常年可通行300吨级船舶。涟水部分通航。纪念地有天华亭、蔡和森纪念馆、罗盛教烈士故居及纪念馆。名胜古迹有波月洞、北塔、黄巢山。1993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娄底市为森林城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溪县

    一作清溪县。唐永贞元年 (805) 以李纯讳改还淳县置,属睦州。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。北宋宣和二年 (1120) 方腊起义于此。次年改为淳化县。(1)古县名。唐永贞元年(805年)避宪

  • 法华寺石窟

    在今云南安宁市东十里小桃花村后洛阳山崖壁上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 载: 法华寺 “在安宁州东洛阳山。大理段氏建。中有遥岑楼,登之可览一州之胜。明杨慎以所得禹碑墨本,镌之岩石”。今寺已废。石窟开凿于大理

  • 淮西

    ①地区名。亦称淮右。隋唐以前,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,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,所以习称今皖北、豫西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。《史记·荆燕世家》: 汉高帝六年 (前201),立 “

  • 堰头镇

    即泺口。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二十里洛口集。明置堰头镇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历城县载:堰头镇 “即泺水入大清河处,筑堰以分其流,因曰堰头”。古镇名。又称下泺堰或泺口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北洛口。因泺水入大

  • 水打田

    即今湖南凤凰县南二十二里水打田乡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水打田“两面高山,中间羊肠一线,计长二十余里,前后隘口极为紧险”。集镇名。在湖南省凤凰县城南部。水打田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300。古为通麻

  • 阌乡水

    又名玉涧水。即今河南灵宝市西双桥河。《水经· 河不注》: 玉涧水 “南出玉溪,北流径皇天原西,……又北径阌乡城西,……世谓之阌乡水也”。

  • 八房场

    在今江西上饶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二》:八房巡司“亦作八坊场,与福建邵武府接界。明初置巡司,今因之”。房,又作坊(《明史·地理志》)。在今江西省上饶县东南。明、清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西周封国。姬姓。故址当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。周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于此。《左传》: 桓公九年 (前703) “秋,虢仲、芮伯、梁伯、荀侯、贾伯伐曲沃”。又庄公二十八年 (前666),“晋献公娶于贾”。即

  • 大云院

    俗称石灰寺。在今山西平顺县城西北四十六里实会村北龙耳山中。创建于五代晋天福三年(938),初名仙岩院。天福五年建大佛殿,后周显德元年(954)建寺外七宝塔。北宋太平兴国八年(983)奉敕改寺名为大云禅

  • 弋阳山

    又名弋山、光山、浮光山。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八十里。《后汉书·郅恽传》:郑敬“乃独隐于弋阳山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