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远驿
又名李陵驿、威虏驿。明初置,属开平卫。即今内蒙古正蓝旗南黑城子。后废。
又名李陵驿、威虏驿。明初置,属开平卫。即今内蒙古正蓝旗南黑城子。后废。
西汉太初元年(前104)改主爵都尉置,分右内史西半部为其辖区,职掌相当于郡太守。因地属畿铺,故不称郡, 为三辅之一。《汉书·百官表》 注:“扶,助也。风,化也。”治所在长安县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。辖境
亦作车灵山。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处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卢山县: “卢山 (关) 在县西北六十里章卢山下,有山硖,口开三丈,长二百步,俗呼卢关。关外即生僚也。”
即五丈河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)改名。西起今河南开封市,东经今兰考县北,折东北经山东定陶县至巨野县西北入梁山泊,下接济水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“广济河导菏水。自开封历陈留、曹、济、郓,其广五丈, 岁漕上
在今河北唐县西。唐河支流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 “ (唐) 县有雹水,亦或谓之为唐水。”
又名逢山、鹊山。在今河北内丘县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59内丘县: “蓬鹊山亦名龙腾山。在县西六十三里。《地理志》 云: 中丘逢山,长谷诸水所出。《水经注》 云: 中丘有蓬鹊之山。《郡县志》: 昔扁鹊将虢太
明洪武十六年(1383)改中都云板水等处长官司置,属都匀安抚司(后改都匀府)。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北二十里邦水。清以后废。“邦水”系布依语音译,意为水塘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改中都云板水等处长官
即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十里仿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3广济军定陶县: “髣山庙在县西北五里层阜之上。按,髣山,古曹国葬地,连属十五里,仿佛似山,因名。自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皆葬于此。”古山名。在今山东省定陶县
即大震关。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小陇山。汉于此置关。《后汉书·顺帝纪》:永和五年(140),“且冻羌寇武都,烧陇关”。李贤注:“陇山之关也,今名大震关。”在今陕西省陇县西陇山东坡。《后汉书·顺帝纪》:永和
亦作陆陌。在今陕西乾县东十五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晋元康七年(297),周处“攻万年于六陌,……力战而死”。太元十九年(394),“秦主登自六陌趣废桥”。皆此。
馆驿名。辽置,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营房子附近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“松山州” 后附宋王曾《上契丹事》 曰: “过雕窠岭、偏枪岭,四十里至卧如来馆。”辽置,在今河北省滦平县东北营房子附近。因山中有卧佛像得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