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露山
即天路山。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新州新兴县“有天露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7新州:天露山“在州东南二十里。高甲于诸山之上,神祠有巨石焉。泉出其旁,深丈余,鱼牣于中。山上有岱山寺”。
古称天路山。在广东省西南部。绵亘于新兴、开平、恩平、阳春、阳东等市县,长约70千米。包括水源山、东山、乌牛岭、烂头岭、云灵山等。峰下常有云层环绕,云上出露峰顶,因名。山体由石英岩、花岗岩构成。同名主峰海拔 1250 米。为潭江与新兴江、漠阳江分水岭。
即天路山。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新州新兴县“有天露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7新州:天露山“在州东南二十里。高甲于诸山之上,神祠有巨石焉。泉出其旁,深丈余,鱼牣于中。山上有岱山寺”。
古称天路山。在广东省西南部。绵亘于新兴、开平、恩平、阳春、阳东等市县,长约70千米。包括水源山、东山、乌牛岭、烂头岭、云灵山等。峰下常有云层环绕,云上出露峰顶,因名。山体由石英岩、花岗岩构成。同名主峰海拔 1250 米。为潭江与新兴江、漠阳江分水岭。
即序水。又作溆水。今湖南沅水支流溆水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沅水“西北流径义陵县(今湖南溆浦县南),所治序溪最为沃壤。良田数百顷,特宜稻,修作无废”。即“序水”。
即今江西遂川县北金田坑。明时秀州巡司迁此。在今江西省遂川县北。明置秀川巡检司于此。明、清属吉安府。
即今山西汾阳县南之虢义河。源于孝义市西北,东流经汾阳县南入汾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孝义县:“义水在县北十五里。亦出狐歧山,东流经此,一名行春川。流入汾阳县境,分为善利、得利、分利、丰义、紫金五渠堰,其
即今江西横峰县东北灵西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1广信府兴安县:“县东北路出东门十里至黄藤桥,分路东北行十里至灵西。”
在今湖北房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房县“房山关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县西境有平安关。宋咸平五年置。”
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七十里洋溪镇。清乾隆二十年 (1755)置巡司于此。道光十二年(1832) 裁,十六年 (1836) 设外委驻此。民国初设县佐。(1)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北部,东濒太湖。面积28平方千米
在今河北遵化市西四十五里石门镇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灅水“东南径石门峡,山高崭绝,壁立洞开,俗谓之石门口”。即此。
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漠河东岸小北沟村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16金矿:“漠河县阿穆尔河流域、胡玛尔河上游、马扎尔河及小沟扎尔图葛河平地(小北沟漠河老沟等),共五处。”
清光绪年间置,即今新疆策勒县。
清初置,在今四川自贡市。管自流井与贡井等处盐产区井灶。道光 《荣县志》: “清初,自流与贡井向系一厂,名富义。自雍正八年分贡井属荣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