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竺山

天竺山

①在今江西大余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天竺山“在大庾县东北六十里,与丫山相对。岩壑延亘,林木茂郁。东有月峰,奇秀特出”。

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“既来自天竺,故以名焉。”《宋史·苗傅传》:“(王)渊伏兵天竺”,即此。山分上、中、下天竺,故又称三天竺,各有寺。

③古岛屿名。为印度至中国航道所经。《宋史·外国传·注辇》 载:“三佛齐国又行十八昼夜,度蛮山水口,历天竺山,至宾头狼山。”其说有二:(1)在今新加坡以北奥尔岛;(2)在今越南湄公河口外之昆仑岛。以后说为宜。


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以西、飞来峰南。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在山上建天竺寺,山以寺得名。海拔412米。为西湖周围群山中的最高峰。山上有上、中、下三天竺寺,上天竺又名法喜寺,中天竺又称法净寺,下天竺又称法镜寺,分别创建于五代、隋和东晋年间,均为杭州著名佛教寺院。宋曾署曰佛国山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旧县村

    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。隋铁杷县、唐宋遂溪县治此。明洪武三年(1370)移湛川巡司于此。

  • 石砫安抚司

    南宋景定中置,治所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悦来乡古城坝。元初改为石砫军民府,寻改为军民安抚司。明洪武八年(1375)改为石砫宣抚司。南宋景定中置,治今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。属忠州。元初改为石

  • 长吉春科儿寺

    亦名理塘寺。在今四川理塘县北二里。明万历间建,为黄教寺院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6:“里塘有长吉春科儿寺,大堪布喇嘛居之,管喇嘛三千余名。”

  • 把平砦长官司

    ①元置,属顺元路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南六十里。后废。②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。寻属龙里卫。二十九年(1396)改属新添卫。清属贵定县。后废。

  • 顾水口

    又名古水埠。即今广东广宁县西北古水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6肇庆府: 顾水 “源出清远县,流至顾水口入于江”。

  • 仵城县

    ①唐武德二年(619)改伍城县置,属汾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。后属慈州。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)废。②金兴定五年(1221)升隰川县午城镇置,属隰州。治所在今山西隰县南四十五里午城镇。元初废。

  • 盘龙城遗址

    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叶店 (黄花涝)南盘龙湖畔。1963至1974年曾三次发掘,为商代中期古城址。城建于水滨高丘上,南北长290米,东西宽260米,周长1100米。城内东北隅有大型官殿基址。城外连陆部分

  • 昌虑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六十里。宣帝甘露元年 (前53) 封梁孝王子宏为侯国。东汉改为昌虑县。西汉甘露元年(前51年),宣帝封鲁孝王子刘弘为昌虑侯,改昌虑县为侯国,治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

  • 黄峒砦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贺县东大宁河西岸黄洞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贺县 “石牛营” 条下: “《志》云: 县西南有黄峒砦,叛瑶巢穴也。嘉靖末作乱,抚臣张岳讨平之。”

  • 官台 (臺) 山

    在今福建寿宁县东北。明景泰六年(1455) 渔溪巡司迁此山麓,弘治中移治县东南斜滩镇。地产银矿。《明通鉴》: 景泰五年 (1454) 九月,“福建官台山民作乱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