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龙溪
沅水支流。在今湖南黔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黔阳县:大龙溪“源出罗公山。又有小龙溪,出县(治今黔城镇)东南九十里之柘木隘。二溪水脉相通,皆流入于沅水”。
沅水支流。在今湖南黔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黔阳县:大龙溪“源出罗公山。又有小龙溪,出县(治今黔城镇)东南九十里之柘木隘。二溪水脉相通,皆流入于沅水”。
①在今河南洛阳市南。曹植 《洛神赋》 有“经通谷” 句。②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濩水 “出松果之山,北流径通谷,世亦谓之通谷水,东北注于河”。③在今甘肃康乐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0
即今陕西省北部无定河支流淮宁河。源出子长县西北高柏山下,东流径子洲县,至绥德县入无定河。《后汉书·段熲传》:建宁元年(168),“夏,熲复追羌出桥门,至走马水上。寻闻虏在奢延泽,乃将轻兵击破之”。古水
即今安徽宣州市北养贤乡(仁村湾)。清光绪《宣城县志》卷4:城北有仁村湾。
即今河南许昌县东张潘乡。民国《许昌县志》卷1《图考》:“张潘保,位于许城东部,距城三十里。……张潘镇为本保集市。……商业繁盛,故列许四镇之一。”在河南省许昌县东部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
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:北安都护府有呼延渠。
清康熙间置,属唐努乌梁海部。旗府驻地在今俄罗斯克孜尔一奥尔达州巴耳加津一带。古旗名。清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置。为唐努乌梁海所属五旗之一。驻地在今俄罗斯克孜尔-奥尔达州巴耳加津一带。宣统三年(19
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、兴和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察哈尔·正黄旗》:兆哈河“在旗东南六十里。源出平地,南流会乌尔古河……西北入怀安县界,为东洋河”。
即今浙江富阳市西北七十六里南新乡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 “熙宁五年,省南新县为镇,入新城。”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巡司于此。明初废。(1)古镇名。(1)北宋熙宁年间降南新县置,在今浙江省富阳
一名孝水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 中次六经》: 廆山 “俞随之水出于其阴,而北流注于谷水”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: “谷水又东,俞随之水注之。……世谓之孝水也。”
即今广东高明市 (高明镇) 西南杨梅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高明县: 清泰水在 “县(治今明城镇) 东南十五里。源出皂幕山,东流三十里合黄沙、罗汉诸水,又北流十余里合仓步水。旧以此名县。一名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