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四渎津

四渎津

在今山东茌平县南古黄河上。北魏于此置四渎关,因四渎津为名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北流径四渎津,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,东对四渎口。河水……始自是出,东北流径九里,与清水合,故济渎也。自河入济, 自济入淮, 自淮达江,水径周通,故有四渎之名也。”《水经注疏》守敬按:“《释名》:天下大水四,谓之四渎,江、河、淮、济是也。此四渎津则以水道通河、济、淮、江得名。”


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南古黄河上。北魏末尔朱世隆拒高欢,遣房谟据守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路县

    西汉置,属渔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三河市西南。东汉改作潞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北京市通州区北古城村。属渔阳郡。东汉改名潞县。

  • 三谷守捉城

    唐置,属翼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

  • 白马口

    ①即白马津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北。为战国时黄河津渡处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苏代说燕王曰:“决白马之口,魏无济阳”,即此。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自彭城矶东径如山北,北对隐矶,二矶之间

  • 沙平镇

    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。唐置陁和镇。宋置中镇砦。明置中镇巡检司,后移于今峨眉山市南之大为镇。清设经历。民国初设县佐。1950年迁峨边县于此。

  • 牛头朝那山

    在今内蒙古固阳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景龙二年(708)三月,“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于河上……拓地三百余里。于牛头朝那山北,置烽候千八百所,以左玉钤卫将军论弓仁为朔方军前烽游奕使,戍诺真水为逻卫

  • 石赵

    即十六国之后赵,由羯人石勒所建(319—351),故名。都城在襄国(今河北邢台市),后迁至邺(今河北临漳县西南),传石虎、石金等,后为冉魏所灭。

  • 双图山

    在今四川西充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86西充县:双图山“在县东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西充县:双图山“两峰相对,宛如图画”。

  • 哈达城

    在今辽宁开原、西丰县境清河流域。明末扈伦四部之一哈达部居此。在今辽宁省开原、西丰等市县境清河流域。明末扈伦四部之一哈达部居此。

  • 建陵左县

    南齐改建陵县置,属始安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修仁镇西老县。梁复改为建陵县。古县名。南朝齐改建陵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西南修仁西。属始安郡。南朝梁复为建陵县。

  • 步浑水

    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步浑水“源出狐突山南步浑谷,流径县西,又东南入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