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寓之城
在今浙江桐庐县东二十二里舒湾埠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桐庐县: 唐寓之城 “在县东南二十五里。南齐永明中,富阳民唐寓之作乱,尝筑城保据于此,今地名舒湾”。
在今浙江桐庐县东二十二里舒湾埠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桐庐县: 唐寓之城 “在县东南二十五里。南齐永明中,富阳民唐寓之作乱,尝筑城保据于此,今地名舒湾”。
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分会稽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临海县 (今浙江临海市)。宋 《嘉定赤城志》 卷1: “取郡东北临海山而名。” 寻徙治章安县 (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区章安镇)。辖境当今浙江灵江、瓯江
①在今湖南邵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宝庆府邵阳县: “洛阳山在府东北五里。澬、邵二水合流其下。有石室,深邃莫测,以汉洛阳侯重得名。”②在今云南安宁市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安宁州: 洛阳山
即今山东莱西市(水集镇)。旧属莱阳县,1940年于此置莱西县。
清置,属祁县。在今山西祁县东南四十里盘陀村。在福建省漳浦县西部、盘陀岭东麓。面积116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盘陀,人口2010。以盘陀岭得名。1952年设盘陀乡,1958年后属石榴公社。
在今云南昭通市西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通府》:洒鱼河“在恩安县西四十里。发源马鞍山,汇昭通诸水,过大关,入金沙江”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陕州置,治所在陕县(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、陕县、灵宝及山西省芮城、平陆等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陕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陕州置,治
唐置,属黎州。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黎州有和孤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77黎州汉源县: 汉水 “从和姑镇山谷中经界,至通望县入大渡河”。
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叶尔羌》: 萨纳珠山 “在叶尔羌东南,萨纳珠东南,自英额齐盘至此,东西延亘,为叶尔羌南境诸山,皆由葱岭分支,东南行六百余里,接和阗南境”。
即今台湾省台北市东松山区。原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猫里锡口社,清嘉庆二十年 (1815) 改为锡口,因旧社为名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松山。
又称巴音土门。即今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