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喇沁左翼旗
即喀喇沁左翼旗。旗府驻地公营子 (今内蒙古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之南公营子)。
即喀喇沁左翼旗。旗府驻地公营子 (今内蒙古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之南公营子)。
①当今江苏东台市西南泰东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泰州:西溪“西接运河,东通角斜河。一名晏溪,以宋晏殊尝监西溪盐仓也”。②一名徽水。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南西津河,为水阳江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:西溪在
即今甘肃省西部陶勒河、北大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禄福县: “呼蚕水出南羌中,东北至会水入羌谷。”
清宣统三年(1911)置,属康定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西一百三十里瓦泽乡东北安良坝。民国吕式斌《今县释名》卷6:藏名阿娘坝,“安良即阿娘译音之异”。1913年改安良县。不久废入康定县。清宣统三年(19
在今陕西朝邑镇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朝邑县有朝坂。《寰宇记》 卷28引 《水经注》 云: “洛水东南历强梁原,俗谓之朝坂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 引 《旧州志》: “华原在朝邑县西,绕县西而北而
即今河南开封县西三十四里杏花营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嘉定八年(1215),蒙古兵攻金潼关不克,由间道经汝州袭汴京,“至杏花营”。为金花帽军所败。《元史·察罕帖木儿传》:至正十九年(1359),刘福通据
即今山东平邑县南白彦镇。1940年2月,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、特务团、苏鲁支队和苏鲁豫支队一大队联合发起白彦战斗,解放了白彦地区。后日伪军又一度将白彦镇占领,通过反复争夺战,终于迫使敌人撤退,给日伪
1948年由宝昌、沽源二县合并设置,属察哈尔省。治所即今河北沽源县。1950年撤销,复为宝昌、沽源二县。旧县名。1935年由宝昌、沽源两县合置,治宝昌城(今内蒙古太仆寺旗驻地宝昌镇)。1950年撤销,
①在今广西荔浦县东四十五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荔浦县: “东有铜鼓岭,一名火焰山。”②在今广西贵港市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贵县: 铜鼓岭 “平地突起,层冈环列,可以避寇”。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
西汉置,属渔阳郡。治所在今天津市武清县 (杨村) 西北土门楼村。西晋属燕国。北魏移治今武清县西北旧县村,为渔阳郡治。北齐属渔阳郡,隋开皇初属幽州,大业初属涿郡。唐属幽州,天宝元年(742) 改名武清县
在今四川越西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越巂卫军民指挥使司: 梅子岭桥 “在卫南五十里。路出宁番往来通道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