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延谷
即黑山。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。唐高宗调露元年 (679) 裴行俭大破突厥于此。
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北昆都仑河谷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四年(716年),突厥降户叛,“将军郭知运以朔方兵邀击之,大破其众于黑山呼延谷”,即此。
即黑山。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。唐高宗调露元年 (679) 裴行俭大破突厥于此。
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北昆都仑河谷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四年(716年),突厥降户叛,“将军郭知运以朔方兵邀击之,大破其众于黑山呼延谷”,即此。
明置,在今浙江宁波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:宁波卫在“府治西,即宋庆元府治故址。洪武初建明州卫,十六年改曰宁波卫”。清后废。
①即今皈依底山。在云南弥勒县东南隅,南盘江边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113: 盘江山“在弥勒州东南百二十里。东西两山相峙,东抵师宗州界,南抵阿迷州界,盘江流其中。东山下有石窍。深阔可丈余,浊水涌出,入盘
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浮山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桐城县: 浮山寨 “明初,徐达攻安庆,自无为州登陆,夜至浮山寨,击败敌兵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桐城市东浮山下。元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,朱元璋部将徐达攻安
即交趾。泛指今五岭以南地区。《墨子·节用》:“古者尧治天下,南抚交阯,北降幽州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帝颛顼,“北至于幽陵,南至于交趾”。又帝舜“南抚交阯,北发”。《正义》:“阯音止,交州也。”即“交
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会同县:尖崖山“尖峰如削”。《清一统志·靖州》 作“尖峰山”。
又名康奥依。在今新疆喀什市东北六十里、疏附县伯什克然木乡罕诺依村附近。英人斯坦因和我国黄文弼均曾到此考察。黄氏曾在城内采集到喀拉汗王朝钱币。二人均认为此城当系喀拉汗王朝都城。但也有人认为此城当早于喀拉
一名铁丘。春秋卫邑。即今河南濮阳市西北十里铁丘。《春秋》: 哀公二年 (前493) 八月,“晋赵鞅帅师及郑罕达战于铁”。杜注: “铁,在戚城南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少帝纪》: 开运二年 (945),“幸
即郫县城。在今四川郫县。《晋书· 惠帝纪》: 太安二年 (303) 十 一月,“李雄自郫城攻益州刺史罗尚,尚委城而遁,雄尽有成都之地”。
①隋开皇十八年(598)置,属绛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2正平县:“因正平故郡城为名。”大业初属绛郡。唐属绛州。明初废。②唐贞观十二年(638)置,为环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
①在今河南襄城县西南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许州》:灵泉山“又名龟山。有二井,冬夏不竭”。②即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城东六十里龙泉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9武昌府:灵泉山“在府城东六十里。山有泉,旱祷有应。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