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光县
隋大业三年(607)改昭越县置,属淮安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。
古县名。隋大业初改昭越县置,治今河南市泌阳县东北。属淮安郡。不久废入比阳县。
隋大业三年(607)改昭越县置,属淮安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。
古县名。隋大业初改昭越县置,治今河南市泌阳县东北。属淮安郡。不久废入比阳县。
①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南黄河西岸。《清一统志 ·延安府二》 “永临关” 条下: 清水关 “在 (延川) 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清水口,皆东临黄河,路通山西隰州永和县”。②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废。
①西周畿内封国。在今陕西兰田县南。遗物有《弭伯簋》、《弭叔簋》 等。郭沫若 《弭叔簋及訇簋考释》: “弭叔又称师察或弭伯师察,可知察其名,师其官,伯其爵,弭其封邑。”②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新密市境。《左
即乌兰布拉克。今内蒙古武川县西九十里西乌兰不浪乡。民国 《绥远通志稿》 卷2: 武川县第七区设在乌兰不浪。
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。自汉代以后常称之为漠北。亦作幕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青龙元年 (233),鲜卑步度根、轲比能寇边,“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,虏乃走漠北”。清代通称外蒙古 (今蒙古国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北、余杭市西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10:余杭塘河“在北关门外,江涨桥投西四十五里,至余杭县,曰余杭塘河”。
明崇祯三年 (1630) 改青山长官司置,属敷勇卫。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西九庄镇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废。明崇祯三年(1630年)置,治今贵州省息烽县西北九庄。属敷勇卫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
①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海澄县:云盖山“在县东南,有石室,容数百人。岩岭巉峻,云气尝覆其顶”,故名。②在今湖南长沙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:云盖山“峰峦秀丽,望之如盖。亦
在今浙江绍兴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越州山阴县: “北三十里有越王山堰,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凿山以畜泄水利。”
即今广东台山市北大江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新宁县(今台山市)北有大江墟。
北宋置,属安丰县。即今安徽寿县南谢步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