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克达山
即今新疆天山东支博格达山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 卷21: 博克达鄂拉在 “额得墨克达巴西,天山最高峰也。东南距辟展二百里。高八里。山脉自乌鲁木齐东南之托克喇鄂拉折而东北行一百六十里,高峰突起,为迪化州境东北一大屏障”。主峰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,北侧有著名的游览胜地天池。
即今新疆天山东支博格达山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 卷21: 博克达鄂拉在 “额得墨克达巴西,天山最高峰也。东南距辟展二百里。高八里。山脉自乌鲁木齐东南之托克喇鄂拉折而东北行一百六十里,高峰突起,为迪化州境东北一大屏障”。主峰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,北侧有著名的游览胜地天池。
清光绪八年 (1882) 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即今新疆英吉沙县。十年 (1884) 改属新疆省。1913年改为英吉沙县。清光绪八年(1882年)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。直属甘肃省。十年改属新疆
秦置,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西南湖阳镇。西汉属南阳郡。《史记·高祖纪》: 高祖引兵西至丹水,“还攻胡阳”。即此。西晋废。即“湖阳县”。
唐渤海国置,为定州治。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苏城。辽废。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俄罗斯滨海边区苏城一带。为定州治。辽废。
①西晋惠帝分陈留国置济阳国,东晋改为济阳郡。治所在济阳县 (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阳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兰考县东部、山东东明县南部。北魏废。②东晋明帝侨置于毗陵郡武进县 (今江苏武进县西北) 地。南朝齐改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崇安县: 继贤桥 “在县城南。宋建,跨崇溪上。本名昼锦桥,又名忠精桥,亦曰青云桥。后圯,屡经改置”。
在今陕西凤翔县南。据《史记·封禅书》载: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,其口止于鄜衍,于是作鄜畤,祭白帝。宣公作密畤于渭南,祭青帝。灵公作吴阳上畤,祭黄帝,作下畤,祭炎帝。献公作畦畤栎阳,祭白帝。汉高祖立黑帝
1948年3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高苑、青城二县及滨县黄河以南部分地,邹平、长山二县小清河以北地区,蒲台县西南小部分地析置,治田镇 (今山东高青县)。在山东省东北部。属淄博市。面积830平方千米。人口35
明初置,属新添卫。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羊场镇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属贵定县。后废。明初置,治今贵州省龙里县羊场镇。属新添卫。后废。
1944年1月日伪由苏淮特别区行政公署(简称苏淮特区) 改置,省会驻徐州市 (今江苏徐州市)。辖徐州市及铜山、东海、砀山、萧县、沛县、邳县、睢宁、宿迁、沭阳、赣榆、丰县、泗阳、淮阴、淮安、涟水、阜宁、
①在今广西平南县西北四十里思旺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②一名清水。即甘肃清水县之汤浴河、牛头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清水上下,咸谓之秦川。”③古地区名。“川” 指平川而言。或泛指今陕西、甘肃二省秦岭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