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阳郡

南阳郡

①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(前272) 置,治所在宛县 (今河南南阳市)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“以在中国之南,而有阳地,故曰南阳。” 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南桐柏县以西,湖北丹江口市以东,河南鲁山县以南,河南邓州市及湖北广水市以北地。西晋改为南阳国,辖境缩小。南朝宋复为南阳郡。隋开皇初改为邓州。大业初复为南阳郡,移治穰县 (今邓州市)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改为邓州,天宝元年(742) 复为南阳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邓州。

②晋侨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南阳县 (在今四川什邡县西二十三里南泉镇)。西魏废。

③北魏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南阳县 (今河南郏县西北)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

④南朝梁侨置,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东南。西魏改为山都郡。

⑤西魏改北随郡置,属顺州。治所在顺义县 (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⑥东魏武定中侨置,属南广州。治所在南阳县(今河南襄城县境)。北周废。

⑦南朝梁置,治所在建昌县 (陈改辰阳县,今湖南辰溪县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⑧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邓州置,治穰县 (今河南邓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南阳、邓州、新野、内乡、镇平等市县地。唐初复为邓州。天宝元年 (742)又改南阳郡。辖境扩大至今南召、西峡、浙川等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邓州。


(1)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(前272年)置,治宛县(今河南南阳市)。汉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、内乡县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、郧县间地。其后渐小。隋初废。(2)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,又曾改邓州(治穰县,今河南邓州市)为南阳郡。地当荆、襄及关、洛交通孔道,魏晋南北朝时,南北常于此交战。(3)东魏置,治南阳县(今河南郏县西北)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(4)南朝梁置,治所约在今湖北省谷城或老河口市境内。辖境不详。西魏改名山都郡。北周省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楞伽峰

    ①在今湖北当阳市西南玉泉山东。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 楞枷峰 “在当阳县西南玉泉山东七里。夹道植松,因名七里松”。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南五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29岳州: 楞伽峰 “在巴陵东南。有 (唐)

  • 大峡

    ①即今广西平南县东北大峡。明置土巡司于此。②亦名大石峡。在今青海乐都县西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大石峡“在碾伯县西北,西去西宁县九十里,较小石峡尤雄壮”。(1)即“巫峡”。(2)即“桑园峡”。

  • 石横镇

    金置,属平阴县。即今山东肥城市西五十里石横镇。在山东省肥城市西北部。面积92平方千米。人口8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横村,人口 2000。该村建于东周,因邻近一条石头山沟得名“石沟”;一说金代后期曾有一

  • 建道县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安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一带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入隆安县。

  • 射洪场

    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四十里金华镇。为盐场。民国设场知事。

  • 北安省

    1939年伪满置,省会在北安县(今黑龙江北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北安、克东、克山、德都、嫩江、依安、拜泉、海伦、望奎、庆安、绥化、铁力等市县地。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。

  • 北海

    ①春秋时指今渤海。《左传》:僖公四年(前656),齐伐楚,楚子使与师言曰:“君处北海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挟太山以超北海。”即此。②所指因时而异:初为北方远僻地域的泛称;春秋战国时又或指今渤海。《左

  • 斜寸水

    即今吉林蛟河市东北蛟河,为松花江支流。 《金史·乌春传》: “斜列至斜寸水, 用郭��计,取先在乌春军者二十二人。” 即此。

  • 新安堡

    明置,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北石城镇。明《辽东志》 卷3: 新安堡 “官军四百五十二员名,堡土山势临境,石岭儿、梁家峪可按伏”。

  • 古雷

    在今福建漳浦县东南古雷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浦县:古雷镇在“县东南鼓雷山下。古亦作鼓。有巡司,洪武二十年置。初属南靖县,正统六年改今属。有城戍守”。在今福建省漳浦县东南古雷山下,明洪武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