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广郡
三国蜀汉延熙中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南广县(今四川筠连县西南)。后省。东晋李汉成汉时复置,领四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筠连、珙县、兴文及云南盐津、彝良等县地。南朝宋属宁州。梁以后废。
三国蜀延熙年间置,治南广县(今四川筠连县和云南盐津县一带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筠连县、云南省盐津县交界处。属益州。三国魏景元四年(263年)平蜀后废。西晋怀帝复分朱提郡置,东晋建武元年(317年)又废。成帝时李雄复置。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。后废。
三国蜀汉延熙中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南广县(今四川筠连县西南)。后省。东晋李汉成汉时复置,领四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筠连、珙县、兴文及云南盐津、彝良等县地。南朝宋属宁州。梁以后废。
三国蜀延熙年间置,治南广县(今四川筠连县和云南盐津县一带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筠连县、云南省盐津县交界处。属益州。三国魏景元四年(263年)平蜀后废。西晋怀帝复分朱提郡置,东晋建武元年(317年)又废。成帝时李雄复置。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。后废。
明正统九年(1444)置,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北兴武营。正德元年(1506)改置兴武营守御千户所。清改为宁夏守御所。后废。
一作罗碌山。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南一百五十里。明代为瑶族聚居地。《明史· 广西土司传》: 洪武二十年 (1387),知府沈信言: “广西布政司参议杨敬恭为大亨、老鼠、罗碌山生瑶所杀,官军讨之,‘贼’ 登岩
①北宋置,属长兴县。即今浙江长兴县西北二十八里水口乡。清同治《长兴县志》卷1:水口“顾渚山之水从此出,故名”。唐杜牧有《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》诗。②北宋置,属古田县。即今福建古田县南水口镇。北宋太平
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二十四里柳泉乡。唐肃宗上元二年 (761) 三月史思明死于此。《旧唐书·史思明传》: 史朝义及其部将叛,“擒思明赴柳泉驿,……缢杀之”。即此。
在今河北三河市西二十里。明初于此设巡司。
即今湖南新化县北六十里油溪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 卷1新化县图: 县北有油溪市。
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)降无为路置,属庐州路。治所在无为县(今安徽无为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无为、庐江、巢湖三市县地。明洪武初废无为县入州,属庐州府。1912年废州为县。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降
西汉置,属齐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四十里利城。东汉属乐安国。西晋改利益侯国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。属齐郡。南朝宋废。
即今江苏邳州市北之东泇河。由山东苍山县入境,与西泇河会,是为泇河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:“泇水有二:东泇出沂州西北其山。”
即今四川、贵州两省境之乌江。《寰宇记》卷120彭水县:“更始水又名涪陵,今名内江水。《水经注》云:更始水即延江文津也,言水下入涪陵,别名涪陵水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76黔州:涪陵江,“《图经》云:自本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