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天水郡
南朝宋侨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。后废。
(1)南朝宋置,治略阳县(今湖北宜城市东)。辖境约今湖北省宜城市东部一带区域。南朝梁废。(2)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置,治水南县(今甘肃礼县东北长道镇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礼县、西和二县北部地区。西魏废帝时改长道郡。
南朝宋侨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。后废。
(1)南朝宋置,治略阳县(今湖北宜城市东)。辖境约今湖北省宜城市东部一带区域。南朝梁废。(2)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置,治水南县(今甘肃礼县东北长道镇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礼县、西和二县北部地区。西魏废帝时改长道郡。
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南墨山下。唐李华《云母泉诗》序:“洞庭湖西玄石山,俗谓之墨山。山南有佛寺,寺倚松岭,下有云母泉……自墨山西北至石门,东南至东陵,广轮二十余里,尽生云母……井泉溪涧,色皆纯白,乡人多寿考
即今河南灵宝市西南朱阳镇。《国语· 晋语二》: “公子重耳出亡,及柏谷,卜适齐、楚。”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柏谷水 “北流径其亭下,……汉武帝尝微行此亭,见馈亭长妻。故潘岳 《西征赋》 曰: ‘长傲客于
①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赞皇县:四望山“在县西北二十里,山高耸,登临可以望远,因名”。②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旧定淮门外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传》:凤凰二年(273),杀司市中郎将陈声,
即今山东费县西南八十里关阳司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湖南临湘市西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 “右历鸭兰㞦北, 江中山也”。 宋本 《寰宇记》卷113岳州巴陵县: 鸭栏矶,“ 《郡国志》 云,巴陵之地有鸭栏矶,即建昌侯孙虑作斗鸭栏于此,
北宋置,属黄冈县。即今湖北黄州市北四十里团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冈县:团风镇“亦曰团风口。滨江要地也。正德中,刘六等倡乱于阳逻驿及团风镇”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湖北省团风县西南部、长江北岸。县人民
①在今山西长治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嘉三年(309),刘渊遣石勒、刘聪攻壶关,“刘琨遣护军黄肃、韩述救之,聪败述于西涧,勒败肃于封田”。②一名上马河。在今安徽滁州市西。唐韦应物有诗。《清一统志·滁
①在今安徽五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凤阳府五河县: “漴河在县治东南二里。县南一里有南湖,汇众流而成,流为漴河,亦东流入于淮。”②在今安徽潜山县南门外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6安庆府: 南湖 “旧名南
亦作和什喇普。即今新疆莎车县西南霍什拉甫乡。《清一统志· 叶尔羌》: 和什阿喇布“在叶尔羌城西南二百里。有小城”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1: “泽普勒善河又东北流百数十里迳和什阿喇布庄北 (回语和
即今欧洲之葡萄牙。《明史·佛郎机传》: “ (正德) 四十四年伪称满剌加入贡。巳,改称蒲都丽家。守臣以闻,下部议,言必佛郎机假讬,乃却之。” 《皇明世法录》 作蒲丽都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