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京

南京

①唐至德二载 (757) 收复两京,还都长安,因蜀郡成都为玄宗李隆基避安史之乱入蜀驻地,遂改蜀郡为成都府,建号南京。在今四川成都市。唐诗人李白有 《上皇西巡南京》 诗十首,其中一首云:“濯锦清江万里流,云帆龙舸下扬州。北地虽夸上林苑,南京还有散花楼。”上元元年 (760) 彻销京号。

②唐渤海以南海府为南京。即今朝鲜咸兴市。一说在今朝鲜咸镜北道镜城或咸镜南道北青。辽废。

③契丹神册四年 (919) 于辽阳故城建东平郡。天显三年 (928) 迁东丹国民居此,升为南京。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。天显十三年 (即会同元年,公元938年) 改南京为东京。金天会时复改为南京。皇统时又改为东京。

④辽会同元年 (938) 得幽蓟十六州,升幽州为幽都府 (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),建号南京。

⑤北宋景德三年 (1006),因太祖在后周末曾为宋州节度使,升宋州 (治宋城县,今河南商丘县南)为应天府。大中祥符七年 (1014) 建为南京。建炎元年 (1127) 高宗即位于南京,即此。

⑥金贞元元年 (1153) 改汴京为南京,治所在开封府 (今河南开封市)。贞祐二年 (1214) 金宣宗自中都 (今北京城西南) 南迁,都于此。金亡后废。

⑦即今江苏南京市。明初朱元璋定都于应天府。《明史·太祖本纪》: 洪武元年 (1368) “以应天为南京,开封为北京”,南京以与北京 (开封府) 相对而取名。十 一年 (1378) 开封罢称北京,改南京为京师。永乐十九年 (1421) 迁都北京顺天府,改北京为京师,仍以应天府为南京。明南京城的兴建,始于元至正二十六年 (1366),至洪武十九年(1386) 建成。全城周长33.65公里,平均高达19米,共有十三个城门。城内建有规模宏伟的宫城。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又利用都城外围黄土岗陇有利地形,增筑了外郭土城。外郭周长号称170里,实为120里,其中砖砌部分约40里,共开十八座城门。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城市。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,废南京称号,但习惯上仍沿称南京。辛亥革命时一度复号南京,次年即罢。1927年国民党政府定都于此,划城郊区域设市,又正式命名为南京。

⑧古省区名。明制两京 (京师、南京) 附近地区不设布政使司,各府、州直隶于两京。永乐元年(1403) 迁都北京 (今北京市) 后,改北京为京师,原京师应天府 (今江苏南京市) 为南京,直隶于南京的地区即称为南京,又称南直隶,辖境相当今江苏、安徽二省和上海市及江西婺源县地。清初顺治二年(1645) 改为江南省。


(1)渤海国以南海府为南京,故址在今朝鲜咸兴;一说在今咸镜北道镜城西南南山城;一说在今咸镜南道北青郡新昌附近。(2)唐至德二载(757年)平安史之乱,收复两京,还都长安。因此前玄宗曾驻跸蜀郡(治今四川成都市),遂改蜀郡为成都府,建号南京。上元元年(760年)撤销京号。(3)北宋景德三年(1006年),因太祖在周末曾为宋州节度使,升宋州为应天府,大中祥符七年(1014年)建为南京。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。建炎元年(1127年)高宗即帝位于南京,即此。(4)契丹天显三年(928年)迁东丹国都于东平郡(治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),升为南京。会同元年(938年)改为东京,设辽阳府。(5)辽会同元年(938年)得幽蓟十六州,升幽州为幽都府(后改为析津府,治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升为南京,又曰燕京。(6)金初称北宋故都开封府为汴京,贞元元年(1153年)改称南京,即今河南省开封市。贞祐二年(1214年)迁都于此。(7)金天辅七年(1123年)以辽地南京(燕京)六州归宋,遂以平州为南京。天会三年(1125年)再取燕京,四年废南京。(8)明太祖初即位,都应天府(治今江苏南京市),洪武元年(1368年)八月因意欲迁都北宋故都开封府,建开封府为北京,故称应天府为南京。十一年开封府罢称北京,改南京为京师。永乐十九年(1421年)迁都北京顺天府,改北京为京师,京师为南京。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,废南京称号,但习惯上仍沿称南京不改。辛亥革命时一度复号南京,1912年初建南京府,旋罢。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于此,划城郊区域设市,又正式命名为南京。明制两京(京师、南京)附近地区不设布政使司,各府、州直隶于二京。直隶于南京的地区即称为南京,一称南直隶,相当于今江苏、安徽、上海二省一市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圉乡

   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河南尹雒阳县 “有圉乡”。《左传· 昭公二十二年》杜注: “洛阳东南有圉乡。”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二年(前520年):“单子伐东圉。”即此。

  • 阇员县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智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以南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  • 南浦桥

    在今福建浦城县南门外南浦溪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宁府浦城县: 南浦桥 “在县城南。旧名县南桥,宋隆兴初建。一名上官桥,盖是时权县事者为上官端仪也。后废置不一,洪武九年,叠石为址,架木为梁,上覆以亭

  • 反踪城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东北二十里罗村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9淄州淄川县:故反踪城,“《齐记》云,齐景公失马,寻踪遂失于此,故有反踪城。又按《舆地志》云,魏明帝景初三年,以辽东新沓县吏民渡海来去还,于此地置新

  • 兀库尔城

    明末清初索伦部城寨。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东北绥安站附近。《清太宗实录》卷51:崇德五年(1640)四月,萨穆什喀等讨博木博果尔,达尔布尼等“聚七屯之人于兀库尔城”。

  • 阿尔楚尔

    亦作阿勒楚尔、阿喇楚勒。在帕米尔高原南部。《清史稿·瑚尔起传》:乾隆二十四年(1759),“师自喀喇乌苏逐捕霍集占,至阿尔楚尔。贼设伏两山间,我军张两翼击之,贼败三十里,负山而屯”。今属塔吉克斯坦。

  • 平镇

    又名平头潭镇。即今浙江天台县西平镇。民国《天台县志稿》卷9《乡市》:平镇“在县西三十里二十六都。明成化间开设,每逢三、八日为市。按平镇水陆交通,近来商务繁盛,为乡镇之冠”。

  • 驿亭镇

   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十二里五泽乡驻地。清光绪 《上虞县志》 卷18 《村镇行市》: 三都有驿亭。在浙江省上虞市东北部、浙东运河两岸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驿亭,人口 2500。昔置

  • 金树砦

   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苗民司: “金树砦在司前,旧为戍守处。”

  • 顺圣川

    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二》: 顺圣川 “延袤二百里,地多美刍,明时牧马于此”。即今河北省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。东西延袤二百余里,地多美刍,明代牧马于此。成化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