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北徐州

北徐州

①东晋义熙七年(411)置,治所在彭城县(今江苏徐州市)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)改为徐州。

②南齐改徐州置,治所在燕县(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,蚌埠、凤阳、滁州、明光、定远、来安等市县地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名楚州。

③北魏永安二年(529)置,治所在即丘县(今山东临沂市西二十里古城)。辖境相今山东新泰、临沂、费县、平邑等市县地。北周宣政元年(578)改名沂州。


(1)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分徐州淮北地置,治彭城县(今江苏徐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箕屋山、沂山、蒙山及江苏省沛县以南,河南省商丘市以东,安徽省太和县、蒙城县、泗县及江苏省淮河以北地区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年)改名徐州。(2)南朝齐置,治燕县(今安徽凤阳县东北)。辖境约当今安徽省淮河以南,蚌埠、定远、滁州等市县以东(天长市除外)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等地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年)改名楚州。(3)北魏永安二年(529年)置,治即丘县(今山东临沂市东南)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临沂、费县、平邑、蒙阴、苍山等市县。北周宣政元年(578年)改名沂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湖南路

    荆湖南路的简称。即“荆湖南路”。

  • 青岗坪

    即今陕西蓝田县东青坪。1946年7月当地解放后先后设蓝雒办事处、蓝雒县治此。

  • 西右翼前旗

    俗称默勒札萨克旗。即和硕特西右翼前旗。在今青海祁连县西南。

  • 五朵山

    本名岐棘山。一名骑立山。即今河南镇平县西北九十里五朵山。《金史·武仙传》:“初,思烈至邓州,承制授宣差总领黄掴三合五朵山一带行元帅府事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镇平县:“西北有五朵山,产铜。”

  • 武昌郡

   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 (221) 孙权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武昌县 (今湖北鄂州市)。不久改为江夏郡。西晋太康初又改为武昌郡。辖境相当今湖北东部长江以南,嘉鱼、通山等县以东和江西九江、瑞昌等市县地。东晋属江州

  • 盐井溪镇

    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南盐井镇。清光绪《合州志》 卷4: 盐井溪 “距城四十里”。

  • 洛崖镇

    亦作落崖墟。即今广西柳城县西北洛崖乡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柳城县图: 西北有落崖墟。

  • 息风山

    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2琼州府: 息风山 “在感恩县东一十里。山下有巨穴,深不可测。每飓风作,黎人祷之则止”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 谓息风山 “在感恩县东二十五里”。

  • 中吴

    ①江苏旧苏州府的别称。宋龚明之《中吴纪闻》,即记载苏州的风土、人物。②江苏镇江府的别称。明周祁《名义考》:“润州,中吴也。”镇江府在隋唐时为润州。(1)江苏省旧苏州府的别称。宋龚明之著《中吴纪闻》,即

  • 临清县

    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(497) 置,属阳平郡。治所即今河北省临西县 (童村)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复置,属贝州。大业初属清河郡。唐属贝州。宋属大名府,熙宁五年 (1072) 废为镇。旋复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