勃海
即渤海。位于今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《夏书》 曰: “过降水,至于大陆,播为九河,同为逆河,入于勃海。” 《集解》: “武帝元光二年,河徙东郡,更注勃海。禹之时不注勃海也。” 又 《高祖本纪》: 田肯说高祖曰,齐 “北有勃海之利”。司马贞 《索隐》: “崔浩云: ‘勃旁跌也。旁跌出者,横在济北,故 《齐都赋》 云,海旁出为勃。’”
渤海的古称。
即渤海。位于今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《夏书》 曰: “过降水,至于大陆,播为九河,同为逆河,入于勃海。” 《集解》: “武帝元光二年,河徙东郡,更注勃海。禹之时不注勃海也。” 又 《高祖本纪》: 田肯说高祖曰,齐 “北有勃海之利”。司马贞 《索隐》: “崔浩云: ‘勃旁跌也。旁跌出者,横在济北,故 《齐都赋》 云,海旁出为勃。’”
渤海的古称。
五代时十国之一。五代梁贞明三年 (917),南海王刘隐之弟刘涉 (䶮) 称帝, 国号大汉, 改元乾亨,都于兴王府 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三省区及湖南桂阳、永兴、桂东
北宋置,属聊城县。即今山东聊城市东南四十里王官庄。古镇名。金置,在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博州聊城县有王馆、武水二镇,即此。
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北浑河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树颓水 “乱流西南注,分为二水,左水枝分南出,北俗谓之太罗河,右水西径故城南,北俗谓之昆新城。其水自城西南流,注于河”。
在今陕西宁强县北四十里。其峡曰五丁峡。亦曰金牛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宁羌州:五丁山“相传即秦作五石牛绐蜀,蜀令开道引之处也”。
在今四川华蓥市西北永兴镇西南东安。《元史·赵匣剌传》:至元五年(1268),“兼管京兆、延安两路新军,戍东安、虎啸山两城”。
1939年冀鲁豫边区由黎城县析置,属太行区。治偏城镇 (今河北涉县北偏城)。1949年撤销,并入涉县。旧县名。太行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初由河北省涉县北部偏城镇一带设偏城办事处。同年8月设县,并以偏
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东椗。《明史·和兰传》:天启中,和兰“出没浯屿、白坑、东椗……甲洲间,要求互市”。即此。即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东椗。《明史·和兰传》:“(天启中和兰)出没浯屿、白坑、东椗、莆头……要求
宋元时置,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四十里。明初废。宋元置。在今江西省都昌县西。明初废。
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卫镇。辖境相当今辽宁绥中县地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广宁前屯卫:“西有麻子峪,有铁场。东南为山口峪,有盐场。”清初废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
又名王泗场。即今四川大邑县西南王泗镇。清嘉庆《邛州志》卷3大邑县:王泗营场在“县西南二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