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利人渠

利人渠

①在今河南三门峡市。有南、北两渠:北渠隋筑,引橐水(今三门峡市青龙涧河)西北入陕城(今三门峡市西)。《元和志》卷6陕州陕县:“北利人渠,隋开皇六年,文帝遣邳国公苏威引橐水西北入城,百姓赖其利,故以为名。”南渠唐筑, 自硖石(今陕县东南)界引水入陕城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二》陕州:“有南、北利人渠。南渠,贞观十一年太宗东幸,使武侯将军丘行恭开。”

②在今河南沁阳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怀庆府河内县:利人渠“在府城东。隋开皇中,卢贲为怀州刺史,决沁水东注,名之曰利人渠”。

③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阴平县:“西北二里有利人渠,引马阁水入县溉田。龙朔三年,令刘凤仪开,宝应中废。后复开,景福二年又废。”


(1)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。有南北两渠:北渠为隋开皇六年(586年)所开,南渠为唐贞观十一年(637年)所开。(2)在今河南省沁阳市。隋开皇中怀州刺史卢贲于怀州决沁水东注为利人渠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阳县

    ①春秋晋顷公十二年(前514)置,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2临汾县:平阳县“在平水之阳,故曰平阳”。秦汉属河东郡。三国魏属平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(445)废,太和十一年(4

  • 宝通禅寺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洪山南麓。南宋端平年间由湖北随州大洪山迁此。原名崇宁万寿禅寺,明成化二十一年 (1485) 改今名。现存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 (1865) 至光绪五年 (1879) 建筑。主要建筑有山

  • 癸水

    即今广西桂林市东之漓江。南宋范成大 《桂海虞衡志·杂志》: “癸水,桂林有古记,父老传诵之。略曰: ‘癸水绕东城,永不见刀兵。’ 癸水,漓江也。”

  • 泗洲寨

   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临武县: 泗洲寨在 “县西南七十里。又有芹寨、猴寨、牛寨诸处,皆在深箐叠岭间,与蓝山及郴州之宜章县接境。崇祯十一年,‘土贼’ 啸聚于此”。

  • 舆侯国

    东汉改舆县置,属广陵郡。治所在今江苏仪征市北。三国吴复为舆县。

  • 石照山

    一名石镜山。在今安徽绩溪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0徽州:石照山“在绩溪县东五里。有石高二丈,光可以鉴。旁有石照院”。

  • 乐安汛

    即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老乐安村。旧属崖州,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义昌县

    ①南齐置,属齐安郡。约在今湖北麻城市一带。隋以前废。②南齐置,属南义阳郡。约在今湖北大悟、孝感之间一带。隋以前废。③唐天宝元年(742)改卢阳县置,属桂阳郡(后改郴州)。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南。五代唐改

  • 江头城

    在今缅甸之八莫。名见《元史·外国列传》 “缅国”条。清王芝《渔瀛胪志》云:“新街即新开营,当槟榔、大金沙二江之冲,故名江头城。”新街即今缅甸八莫。据《新元史·外国列传》 缅国条所述,此城同太公城、马来

  • 瓮 (甕) 蛮国

    故地在今阿拉伯半岛东部之阿曼。南宋赵汝适 《诸蕃志》 卷上: “瓮蛮国人物如勿拔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