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兰州市

兰州市

1941年析皋兰县城区置,为甘肃省会,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。


在甘肃省中部、黄河上游河畔。省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.3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 1687 平方千米)。人口304.4万(市辖区194.9万),除汉族外,还有回、满、藏、东乡、蒙古、土等族。辖城关、七里河、西固、安宁、红古5区和皋兰、永登、榆中3县。市人民政府驻城关区。秦始皇帝三十三年(前214年)置榆中县,属陇西郡。西汉置金城县,为金城、武威、天水郡地,属凉州刺史部。三国属魏凉州金城郡、武威郡和雍州南安郡地;金城郡移治榆中县。西晋南安郡属秦州。十六国为金城、广武郡地。北魏废榆中县入金城县,金城郡治金城县,广武郡治广武县。北魏为河州、凉州地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置兰州总管府,取皋兰山为名,“兰州”一名始此;三年罢郡,为兰州、凉州地。大业三年(607年)改州为郡,为金城、武威郡地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后,因州、郡名称变更,或为兰州、凉州地,或为金城、武威郡地。安史之乱后,先后为吐蕃、西夏占有。北宋收复黄河以南地置兰泉县,属兰州;黄河以北属西夏。南宋时为金占有,废兰泉县;黄河以南属临洮路。元为陕西行省巩昌路金州、兰州和甘肃行省永昌路庄浪县地。明为陕西省临洮府、陕西行都司庄浪卫及鞑靼地。清为甘肃省兰州府、凉州府地,置皋兰县,甘肃省治兰州府,兰州府治皋兰县。乾隆二十九年(1764年)陕甘总督移驻兰州。1913年废府,属兰山、甘凉道,兰山道治皋兰县。1927年废道,属兰山、安肃区。1941年7月以皋兰县城及近郊置兰州市,直属甘肃省,市区面积仅16平方千米。1944年扩大市区,西至土门墩,东抵阳洼山,北至十里店、盐场堡,南抵八里窑、石嘴子和皋兰山顶,面积达146平方千米。1949年兰州市人民政府成立,属甘肃省,辖皋兰县。1950年辖皋兰县、第一至第九区。1951年皋兰县改属甘肃省。1952年皋兰县安宁堡、西固城、阿干镇并入兰州,面积扩至450平方千米,辖第一至第九区。1955年又将皋兰县河口区并入,皋兰县迁驻石洞寺。1958年永登县及皋兰县南部三乡、榆中县和平大队并入;改永登县为永登区,辖城关区、东岗区、七里河区、西固区、安宁区、阿干区、永登区。1960年析永登区置红古区,阿干区并入七里河区,东岗区并入城关区。1961年改永登区为县。1963年永登县划归武威专区;改白银市为区,划入兰州市。1970年永登、榆中、皋兰三县划入。1985年白银区及皋兰县三乡划归白银市,兰州市辖五区、三县,形成今市境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、内蒙古高原交会地段。南北两侧为石质山地,是祁连山东延余脉,南有兴隆山、马衔山,海拔在 3000 米以上,马衔山主峰 3670 米,为市境最高峰。黄河在西南边境汇湟水东流穿越市区,沿河多峡谷与河谷盆地,有八盘、桑园、大峡等峡谷和兰州、什川、青城等盆地。水力资源丰富,有大通、庄浪、雷坛、宛川等支流南北汇入,饶灌溉之利。兰州盆地为市境最大的河谷盆地,海拔 1500 多米,东西长35千米,南北宽约5千米,为兰州市区的核心地带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糜谷、马铃薯、油料为主,市郊多种植蔬菜、瓜果、百合、烟草等。水烟、玫瑰油、大板瓜子、白兰瓜、百合为名优特产。永登县苦水乡为全国最大玫瑰产地之一。安宁堡盛产桃、梨,故兰州素有“瓜果城”之称。矿产有煤、油页岩、石灰石、黏土、白云石、硅石、石英、石膏等。为甘肃最大的工业中心,1953年后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。工业部门较全,以重工业为主,有炼油、化工、机械制造、有色金属冶炼、电力、建材、采煤、钢铁等;轻工业有纺织、食品、医药、皮革、造纸等,以毛纺织工业最出名。市境西南建有刘家峡、盐锅峡及八盘峡水电站。为中国西北陆路交通枢纽,陇海、兰新、包兰、兰青四条干线铁路交会于此。干线公路有西兰、甘青、甘新、宜兰、兰包、甘川等,为全省公路交通中心。市境中川机场有民航班机通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西安、武汉、厦门、重庆、成都、昆明、桂林、乌鲁木齐等地。高等学校有兰州大学、西北师范大学、甘肃农业大学、兰州医学院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多所。名胜古迹有五泉山、白塔山、雁滩、白云观、金天观、白衣寺塔、甘肃省博物馆、兰州黄河铁桥和永登鲁土司衙门、榆中兴隆山、永昌钟鼓楼等。纪念地有八路军驻兰办事处旧址、华林山烈士陵园及兰州战役地沈家岭、营盘岭、狗牙山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飞龙山

    ①即封龙山。在今河北鹿泉市南,接元氏县界。《晋书·孝怀帝记》:永嘉三年(309),“石勒寇常山,安北将军王浚使鲜卑骑救之,大破勒于飞龙山”。《元和志》卷17获鹿县:飞龙山“在县南四十五里”。②在今湖北

  • 铜山

    ①在今江苏江宁县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7: 铜山 “在江宁县东南七十里,周回一十九里,高一百丈。昔人采铜于此,故名。《旧志》: 陈轩 《金陵集》 载: 鲍昭过铜山,掘黄精诗云: 铜山昼深沉,乳窦夜

  • 平旦镇

    北宋置,属立山县。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南五十里平坦村。明置平坦堡。古镇名。北宋属立山县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东平坦。

  • 女盐泽

    一名女盐池。即今山西运城市解州西北之硝池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“(盐)池西又有一池,谓之女盐泽,东西二十五里,南北二十里,在猗氏故城南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2解县:女盐池“盐味少苦,不及县东大池盐。俗言此池

  • 贤首山

    亦名贤隐山。在今河南信阳市西南七里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 南齐建武二年 (495),北魏围攻司州,萧衍赴援,“去魏军数里,径上贤首山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梁天监二年 (503),魏将犯义阳,司州刺史蔡道恭

  • 九河

    《尚书·禹贡》 导河:“又北播为九河。”据《尔雅·释水》 即指徒骇、太史、马颊、覆釜、胡苏、简、絜、钩盘、鬲津等九河,当在今华北平原东部近海一带,其具体流经地今已不能确指。近人多主张九河为古代黄河下游

  • 唐胥铁路

    清光绪六年 (1880) 动工修建,次年通车。从唐山至胥各庄。长约10公里。此路是为运开平煤矿的煤而修筑,为中国自办铁路之始。今为京哈线的一段。旧铁路名。在河北省东部。自唐山至胥各庄(今丰南区),长约

  • 高阳城

    在今湖北兴山县北丰邑坪。三国吴置兴山县治此。

  • 忻城郡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芝州置,治所在忻城县(今广西忻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忻城县大部及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芝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芝州改置,治忻城县(今属广西)。辖境同

  • 和溪

    即今福建南靖县北和溪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