倚衡山
在今江西婺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倚衡山 “在县北百十里。高八十五仞。与县北九十里之朗山俱西连回岭”。
在今江西婺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倚衡山 “在县北百十里。高八十五仞。与县北九十里之朗山俱西连回岭”。
在今江苏泗洪县西南六十二里天岗湖乡松林庄。我国东部地区首次在此发现古猿化石遗址。根据化石特征和地理位置,考古工作者命名为 “宽齿江淮猿”,生活时代距今1200万年,可与非洲肯尼亚、乌干达发现的 “原康
赤水河主要渡口之一。在今四川古蔺县东北太平镇。清光绪《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》卷2:太平渡口在“治东三百六十里”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“四渡赤水”主要渡口之一。当年指挥所旧址建有纪念塔及四渡赤
明成化十二年 (1476) 置,治所在郧阳府城内 (今湖北郧县)。后废。
北魏六镇之一。在今内蒙古固阳县东北白灵淖乡城库伦古城。孝昌元年(525),被破六汗拔陵起义军攻破,镇废;镇民高欢等走投柔玄镇,从杜洛周起义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芒干水(即今大黑河)又西南, 径云中城北
亦作桥屯隘。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洛容县: 桥邓隘 “在县北。万历二年,官兵平洛斗诸巢,贼败散,乃设兵分屯扼塞,一守桥屯隘,一守都勒隘,一守平经隘,于三板堡设堡一,屯兵戍守”。
边塞名。在今辽宁开原市西北。《新唐书·契丹传》: “魏青龙中,部酋比能稍桀骜,为幽州刺史王雄所杀,众遂微,逃潢水之南、黄龙之北。” 即此。(1)景区名。在四川省松潘县境内,濒岷山山脉南段。风景区由黄龙
亦名喀尔喀河。即今蒙古国东部东方省哈拉哈河。1939年侵华日军由诺门坎等处入侵蒙古国,渡哈勒哈河至巴莫查冈山。8月苏蒙联军全歼入侵日军,取得战争的胜利。是称哈勒哈河之战。
北宋置,属新明县。在今四川岳池县西二十里。开禧三年 (1207) 升为和溪县。(1)在福建省南靖县西北部、九龙江西溪上游。面积169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和溪,人口 1590。因有四大坑
北宋置,属定安县。即今甘肃宁县西焦村乡。金属安定县。
①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南四十五里淮河中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淮中有洲,俗号关洲。”即此。②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枝江县“芦洲”条下:“漷洲之下曰关洲,约广三十余里。利种柿,多民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