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城河
在今河北安新县南。自清苑县流入,东入白洋淀。为古濡水、滱水之下流。《水经· 滱水注》: “滱水又东北径依城北,世谓之依城河。”《清一统志· 保定府二》: 依城河 “自宋兴塘泺,水道变迁,滱水自蠡东入河间,不复北行,而依城河止上承濡水。……今徐、曹、一亩、方顺诸水至(安) 州西会流为依城河,经州北至新安县西南会雹河”。
在今河北安新县南。自清苑县流入,东入白洋淀。为古濡水、滱水之下流。《水经· 滱水注》: “滱水又东北径依城北,世谓之依城河。”《清一统志· 保定府二》: 依城河 “自宋兴塘泺,水道变迁,滱水自蠡东入河间,不复北行,而依城河止上承濡水。……今徐、曹、一亩、方顺诸水至(安) 州西会流为依城河,经州北至新安县西南会雹河”。
自洮昂铁路终点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昂昂溪附近的三间房站起,经齐齐哈尔至克山县,全长约205公里。1928年动工兴建,1931年修至龙溪(距克山五十二里),工程停辍。
西汉置,属广平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引应劭曰:“其国斥卤,故曰斥章。”东汉属巨鹿郡。西晋称斥漳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南。因漳水流经县北,其地斥卤,故名。属广平
①西汉景帝中元元年(前149)分邯郸郡置,治所在广平县(今河北鸡泽县东南)。西晋辖境相当今河北任县、南和、鸡泽、曲周、永年及平乡县西北肥乡县东北一部分地。征和二年(前91)改为平干国。五凤二年(前56
南朝陈置,属汉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。隋废。
一作日噶则。即今西藏日喀则市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“首曰日喀则城,在喇萨西南五百三十三里。其先藏巴汗居此,今为班禅所居。”1960年设日喀则县。1986年改设日喀则市。
唐武德五年(622)改隋化县置,为南恭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北侧旧县。贞观八年(634)为蒙州治。天宝初为蒙山郡治,乾元初复为蒙州治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州废,属昭州。元属平乐府。明洪武十八年
清雍正三年(1725)改平虏卫置,属朔平府。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北平鲁城镇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察哈尔省。1952年复属山西省。1958年撤销,1961年复置平鲁
①在今浙江仙居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台州府一》:水帘洞“在仙居县西南六十里披云山南。有水自山顶悬崖而下,散温若珠帘”。1962年顶建水库,惟大雨时有瀑布。②在今山东泰安市泰山三官庙北。清孔贞瑄《泰山纪胜
明宣德五年 (1430) 析景东府之孟缅、孟梳地置,属景东府。治所即今云南临沧县。傣语 “孟” 为地方,“缅” 指拉祜族,意即拉祜族居住的地方。后直属云南布政司,万历二十五年 (1597)改属云州。清
在今四川巫溪县西北。清道光《夔州府志》卷31:嘉庆二年(1797)四月,“大宁奸民陈崇德作乱于老木园”。次年,为将军观成攻破,崇德败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