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佛宫寺释迦塔

佛宫寺释迦塔

在今山西应县城内。寺初名宝宫寺,五代晋天福间建。辽清宁二年(1056)重建。元延祐二年(1315)改名佛宫寺。寺有木塔,建于辽清宁二年,称为佛宫寺释迦塔,俗称应县木塔。平面为八角形,五层六檐(各层间又夹设暗层,实为九层),高67.13米。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大的木塔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俗称应县木塔。在山西省应县城佛宫寺内。辽清宁二年(1056年)建。塔平面八角形,外观5层,夹有暗层4级,实为9层。总高67.13米,底层直径30米。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塔式建筑。塔建在4米高的二层石砌台基上,内外两槽立柱,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,内外槽之间有梁枋相连接,暗层中用大量斜撑,结构上起圈梁作用,以加强木塔结构的整体性。塔建成二百多年至元顺帝时,曾经历大地震七次,仍岿然不动。塔内明层都有塑像,头层释迦佛高大肃穆,顶部穹窿藻井给人以天高莫测的感觉。内槽壁面有六尊如来画像,比例适度,色彩鲜艳,如来顶部两侧的飞天,神采奕奕,是壁画中少见的佳作。三层塑四方佛,面向四方。五层塑释迦坐像于中央,八大菩萨分坐八方。今已发现一批辽代写经、刻经和木版套色绢质佛像画等珍贵文物,对进一步研究辽代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宗教等方面,具有重要意义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佛宫寺释迦塔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庙场

    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南新妙镇。清同治 《涪州志》 卷1: 长滩里有 “新庙子场”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 改置新盛镇。1932年改为新妙乡。1985年置新妙镇。

  • 海昌

    东汉建安五年 (200) 分由拳、海盐县置海昌屯田都尉,属吴郡。治所在今浙江海宁市盐官镇南二十里 (已沦于杭州湾海中)。三国吴黄武四年(225) 改置盐官县。

  • 北洋

    ①旧称今渤海、黄海一带为北洋。南宋姚宽《西溪丛语》:“今自二浙至登州与密州, 皆出北洋,水极险恶。”②清末至民国时称今江苏省以北的山东、河北、天津、辽宁等沿海各省市为北洋,而称其以南沿海各省市为南洋。

  • 必赤里

    即今青海贵德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河源附录:河水北流“至贵德州,地名必赤里,始有州治官府”。见“贵德州(2)”。

  • 戎丘城

   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建武八年(32),“使吴汉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围西城……其大将王捷别在戎丘,登城呼汉军曰:‘为隗王城守者,皆必死无二心!愿诸军亟罢,请自杀以明之。’遂自刎颈死”。

  • 南新桥镇

    在今江苏江阴市南三十余里青阳镇南,实为青阳镇之南端。清光绪《江阴县志》 卷2: 青旸镇 “市廛繁密,大桥跨运河,居市之中,自北新桥至南新桥,街长三里余”。

  • 毛苌宅

    又名毛精垒。在今河北河间市北三十里诗经村乡。《寰宇记》卷66瀛州河间县:“毛苌宅,郡人,汉时为博士。今郡有宅冢俱存,今号其处为毛精垒。”

  • 峰崎港

   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北峰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惠安县: 峰崎港 “在县东五十里。县东驿坂诸溪发源大帽以东等山,汇流入峰崎港以达海”。

  • 宕水

    又名诺水。即今四川通江县西北小通江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25通江县: “ (壁) 山下枕诺水,诺水即宕水,所激声若呼诺,后魏诺水县以此得名也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通江县 “又有宕水,在县西

  • 孙吉镇

    即今山西临猗县西北孙吉镇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》:孙吉镇“在荣河县东南二十里”。在山西省临猗县西北部。面积126.3平方千米。人口5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孙吉,人口 5000。原名吉镇,后因洪洞大槐树下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