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京兆郡

京兆郡

①三国魏改京兆尹置,为雍州治。治所在长安县 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,西安市以东、华县以西及三原、泾阳、高陵三县地。晋建兴后,历为刘聪、石勒、苻健、姚苌、赫连勃勃所据。北魏徙治霸城县 (今西安市东北新筑镇附近),属雍州。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复治长安县,改为京兆尹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置雍州。大业三年 (607) 废雍州为京兆郡,治所在大兴城(今西安市)。辖境北面扩大至宜君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 又改为雍州,天授元年 (690) 复为京兆郡,寻复为雍州。

②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属雍州。寄治襄阳 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南齐时治邓县 (今襄阳县西北邓城)。


(1)三国魏改京兆尹置,治长安县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。属雍州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咸阳市以东、三原与高陵以南、华县以西及秦岭和商洛、丹凤、商南等市县以北。西晋东南辖境缩小,仅止秦岭山地。北魏移治霸城县(今西安市东北)。西魏仍治长安县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大业三年(607年)复置,治长安、大兴二县(今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和华山以北,乾县与周至县以东,淳化、宜君二县及渭河下游以南地区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为雍州。(2)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治邓县(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西北)。南朝梁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忽牵河

    即忽章河。今哈萨克斯坦锡尔河。

  • 莫口县

    十六国前凉置,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南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89: 南凉太初三年 (399),秃发利鹿孤伐凉,“遣其将金树、苏翘率骑五千,屯于昌松、漠口”。即此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十六国南凉置,治今甘肃省

  • 龙豪县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陆川县西南十四里大桥镇古城。六年(623)属白州。大历八年(773)改属顺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陆川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

  • 牛家桥镇

    即今河北隆尧县东二十二里牛家桥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5隆平县图:东有牛家桥。

  • 小昆山

    即昆山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(松江镇)西北二十三里。南朝梁时设昆山县于其北。唐天宝中因置华亭县,昆山县移治西北马鞍山下。后马鞍山习称昆山,此山遂名小昆山。

  • 绣川湖

    即今浙江义乌市西绣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义乌县: 绣川湖 “在县治西。周九里有奇,灌民田百余顷。群峰环列,粲如组绣,因名。自宋至今,筑堤修闸,为游览之胜”。

  • 东州沙

    在今广东肇庆市东北广利镇南西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东州沙“在灵羊峡口之东江中。有居民数千家”。

  • 保州

    ①唐乾元元年 (758) 改天保郡置,治所在定廉县 (今四川理县西北)。后又改名古州,其后复为保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西北地。北宋为羁縻州,属威州。政和四年 (1114) 改为祺州。②北宋太平兴国六年

  • 乌隆古河

    又作乌陇古河、乌伦古河。即龙骨河。今新疆青河、富蕴、福海三县境。有二源:东源布尔根河西流,西源青格里河南流,相会于青河县南,西流名乌伦古河,经富蕴县,至福海县西南,入布伦托海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

  • 阎浆水

    又称神断水、豪水。即今安徽寿县南陡涧河。《水经· 肥水注》: “肥水又北,右合阎涧水。……洛水出焉。阎浆水注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