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耳麻不莫剌山
亦作伊拉玛博啰山。即今青海东南部阿尼玛卿山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河源附录:“朵甘思东北有大雪山,名亦耳麻不莫剌,其山最高,译言腾乞里塔,即昆仑也。”
亦作伊拉玛博啰山。即今青海东南部阿尼玛卿山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河源附录:“朵甘思东北有大雪山,名亦耳麻不莫剌,其山最高,译言腾乞里塔,即昆仑也。”
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晏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仪凤二年(677年)置,治今四川省叙永县西北。属晏州羁縻。后废。
即今山东平阴县南孔村镇。清嘉庆《平阴县志》卷3:孔村铺“在城南三十里”。
又名石头津仓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古石头城内。《隋书·食货志》:“京都有龙首仓,即石头津仓也。”
北宋景祐四年(1037)置,归邕州节制。在今广西扶绥县北。辖有左州等十五羁縻州、县、峒。元至元中省入太平、思明二路。北宋景祐四年(1037年)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北。辖有州洞十。属邕州。元至元
在今江西景德镇市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3饶州:阳府山“冬无积雪,凡物皆早”,故名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思安县置,属襄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南漳县。清乾隆 《襄阳府志》 卷4: 漳水在 “ (南漳) 县南一百里。……溶镇会沮水,合流入江。县之立名以此”。大业初属襄阳郡。唐贞观八年
在今北京市平谷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: 瑞屏山 “连峰耸拔,秀若列屏”。
北宋建隆三年(962)为银冶,开宝五年(972)升为监,属凤州。在今甘肃两当县东。治平元年(1064)罢监官,属两当县。元丰六年(1083)废。北宋建隆三年(962年)置银冶,开宝五年(972年)升为
1913年置,属福建省。治闽侯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福建寿宁、周宁、屏南、古田、闽清以东,永泰、福清、平潭以北地区。1914年改为闽海道。(1)1913年7月置,治安东县(今辽宁丹东市)。属奉
在今江苏阜宁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一》: 窑头河 “上通苏家咀,下至凤谷村,由渔滨河入马家荡归射阳湖达海。本朝乾隆五年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