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交溪

交溪

①在今浙江临安县西。源出浙、皖边界,至于潜镇南, 东入天目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于潜县:交溪,“浪山、柳溪二水合流于柱石山,因名”。

②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寿昌县:交溪“在县(今寿昌镇)西二十里。源出县西四十里之魏驮山,东流合于寿昌溪”。

③在今福建福清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清县:交溪“在县西十里。源出西北六十五里之常思岭,东南流。其别源出县西二十五里之盏窯,东流合焉。经城西,为西溪,南八龙首河。又无患溪,在县西宏路驿前,亦曰大溪。源出石竹山,流合交溪。又卢溪,源出县西北台岭,南流经卢山,因曰卢溪,亦流合交溪。皆为龙首河之上源”。


在福建省东北部。纵贯福安市中部。上源有东、西溪两支,东溪出寿宁县北部,西溪源出浙江省庆元县东南部,两溪在福安市湖塘坂相汇,经赛岐港、白马港入东海。长162千米,流域面积5549 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129米3/秒。支流有茜洋溪、穆阳溪。水力资源丰富,建有闽东、龙溪、穆阳、车岭等水电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萨哈连窝集

   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萨尔马加河上游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岳塞河” 条下: “鄂伦河,在 (宁古塔) 城东二千五十八里。源出萨哈连窝集。” 即此。

  • 阿者迷河卫

    明永乐六年(1408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铁力市北依吉密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六年(1408年)置,治所今地不详。辖区约今黑龙江省呼兰河支流额依集密河流域。后废。

  • 静明园

   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之南。辽于此建玉泉山行宫。金又建芙蓉殿行宫。元世祖于此建昭化寺。明英宗又增建上下华严寺。清康熙十九年(1680) 改名澄心园,三十一年 (1692) 改名静明园。《清一统志·京师

  • 阳兴镇

    旧为阳兴寨。即今山西阳曲县东北阳兴乡。民国设县佐。

  • 八里坌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西北八里乡。清雍正九年(1731)于此置八里坌巡司。同治《淡水厅志》卷2:八里坌山“山凡八面,故名”。八里坌因山为名。即今台湾省台北县八里乡。本台湾土著番社。台湾北部开拓之初,此地为一

  • 女郎山

    ①一名章丘山。即今山东章丘市北章丘旧县城(绣惠镇)北章丘山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阳丘县“城南有女郎山,山上有神祠,俗谓之女郎祠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9引《齐记》云:“章侯有三女溺死葬于此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

  • 泸州都督府

    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泸州总管府,七年改为都督府。治所在泸州 (今四川泸州市)。大足时督纳、薛、晏、巩、顺、奉、思娥、能、淯、浙等羁縻州,后增至十四州。相当今四川江安、长宁以南,高县、筠连以东和贵

  • 宜溪水

    即今湖南常宁县西之宜水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宜溪水 “出湘东郡之新宁县西南新平故县东……众川泻浪,共成一津,西北流,东岸山下有龙穴,宜水径其下,天旱则拥水注之,便有雨降,宜水又西北注于湘”。

  • 神木寨

    北宋置,属银城县。在今陕西神木县东三里龙眼山后。元初于此置云州,至元六年 (1269) 改置神木县。

  • 图斯池

    一作特穆尔图淖尔。唐代称热海、大清池。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。为伊犁将军辖地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 图斯池 “在伊犁西三百余里。东西四百里,南北二百里,周广六百余里,四围之水咸汇于此”。后为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