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云镇

五云镇

即今浙江缙云县治。自唐万岁登封元年(695)至今历为缙云县治。1931年置镇。


(1)在浙江省缙云县西部、好溪中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5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五云,人口2.1万。自武周万岁登封元年(696年)后历为县治。1931年置镇。相传黄帝在鼎湖峰炼丹,驾五彩祥云飞升,镇因此得名。1949年为五云镇,1958年后改公社,1984年复置镇。1992年仙都乡、城东乡并入。好溪贯流。产稻、柑橘、油茶籽、茶叶。有皮革、家具、木雕、汽修、服装、针织等厂。商业兴盛。房屋多用凝灰岩条石砌筑,依山势错落,为姿容独特的石头城。金温铁路、寿温公路经此,安缙公路终点。古迹有城隍碑,系唐书法家李阳冰篆书。国家级仙都风景区居其东部。(2)在江西省赣县西北部。面积127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五云圩,人口1650。相传明在村建五孔石桥名五眼桥,以桥名村,后演变称五云桥。1950年置五云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2000年置镇。产稻、西瓜、甘蔗,并产香菇、木耳。有食用菌、建筑、食品加工等企业。105国道经此。(3)在广东省揭西县西南部。面积109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五云新圩,人口3660。相传古代附近有五个仙洞,简称五云。原属陆丰县。1965年划归揭西县,称五云公社。1984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四周环山,丘陵起伏。为县主要林产区之一,产松、杉、相思树、湿地松、青竹等。有稀土、瓷土等矿。小水电发达。盛产猪苗。揭陆、安前公路在此交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家场

    亦名思贤场。即今四川安岳县南三十里思贤乡。清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马家场“在治南三十里”。

  • 大华山

    在今辽宁北票市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兴中府:“有大华山,小华山。”清代名巴颜华山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一》:巴颜华山“在朝阳县东北,土默特右翼境。汉名大华山。其南为右翼贝子驻处,巴图察罕河发源于此”。

  • 法门寺

    在今陕西扶风县北二十里法门镇。相传寺建于东汉末年,唐时香火兴旺。内有护国真身塔。1986年拆除残塔时,发现唐代地宫,出土有唐宪宗令群僧迎来的释迦牟尼指骨四枚和许多金银器皿、玻璃制品及大量精美的丝织品。

  • 界牌口

    在今湖北随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随州 “出山店” 条下: “万历初,议者以出山、小林、界牌三处,俱离州二百余里,当河南桐柏、信阳等县连界之冲,为流寇必由之地。……请添设州佐于界牌镇,庶几可专事防

  • 罗阳县

    ①三国吴分永宁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瑞安市。太平二年 (257) 属临海郡。宝鼎三年 (268) 改为安阳县。②南齐析博罗县置,属南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。南朝梁、陈间废。唐初复置,属循州

  • 罗阳第一关

    在今浙江泰顺县东洪口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泰顺县: 罗阳第一关 “在县东四十里,当洪水、东渡之西,道出瑞安……水陆往来,多出于此”。在今浙江省泰顺县东洪口。明属泰顺县。为水陆往来之交通要道。清废。

  • 丹山县

    ①唐贞观四年(630)置,属资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八十里丹山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1丹山县:“取界内崇丹山为名。”六年(632)并入内江县。七年(633)复置。唐末五代曾移治今资中县西五十里。北宋乾德

  • 海门县

    ①五代周显德五年 (958) 置,属通州。治所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南阳村附近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2扬州府海门县: “以僻在海隅,因名。” 元末以水患徙治礼安乡 (今通州市东)。明正德七年 (1512)徙治

  • 车湖

    即今清水海。在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寻甸府:车湖“在府城西三十里。一名清水海子。周广四里,四围皆山,有灌溉之利”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车湖“其水澄碧,中产嘉鱼”。

  • 杜家行镇

   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二十六里杜行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杜家行镇,“明永乐时,杜勉夫之子自然从杜浦迁此,后子姓繁盛,多建第宅廛舍,商贾辐辏,遂成市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