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岫山
①在今浙江德清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武康县:云岫山“在县(治今武康镇)东十里。有烟霞坞、林麓之胜,冠于境内”。
②在今广东高州市西北境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7高州:云岫山“在信宜县北(西)七十三里。上有光正侯庙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信宜县:云岫山在“县西南三十里。山高险,中有一峰耸拔,人莫能至,云常盖其上”。
③在今广东新兴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恩平县“天露山”条:“相近有云洞山,亦曰云岫山。旧有云岫营,亦接新兴县界。嘉靖三十五年征良塘巢,即此山也。”
①在今浙江德清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武康县:云岫山“在县(治今武康镇)东十里。有烟霞坞、林麓之胜,冠于境内”。
②在今广东高州市西北境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7高州:云岫山“在信宜县北(西)七十三里。上有光正侯庙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信宜县:云岫山在“县西南三十里。山高险,中有一峰耸拔,人莫能至,云常盖其上”。
③在今广东新兴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恩平县“天露山”条:“相近有云洞山,亦曰云岫山。旧有云岫营,亦接新兴县界。嘉靖三十五年征良塘巢,即此山也。”
即今湖北通城县东北二十二里沙滩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通城县东北有沙堆市。
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麓忠烈祠后。旧听松庵竹园故址。堂前叠石为台,像八卦形,故名点易台。相传为明邵宝研究易理之处。
①即今吉林榆树市东南黑林镇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 “黑林子,为清代中叶所创。因该地当时森林丛茂,黑林一片,故名。”②即今吉林公主岭市北黑林子镇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怀德县: 黑林子 “在城
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布隆吉乡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安西直隶州:“雍正元年,复置沙州所,筑布隆吉城,设安西同知治焉。”五年(1727),柳沟卫移治于此。按,“布隆吉”为蒙古语,意为河道转弯处。
①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)建,即今新疆乌什县。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此。五十二年(1787)参赞大臣还驻喀什噶尔,仍留办事大臣驻此。光绪八年(1882)于此置乌什厅。1913年改置乌什县。②即今北京市
南宋置,属汉源县。在今四川汉源县北盘陀山下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 56 黎州: “ 王已《盘陀寨记》: 蜀为今日之重地,而沈黎为蜀之西门。”
①即今四川梁平县西南回龙镇。清光绪《梁山县志》卷3:回龙场在“县西九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营山县西北回龙镇。清同治《营山县志》卷4:回龙场在“治西三十里。通蓬州徐家场大道,曾设驿站,驰递文报”。
即今金沙江流经云南昭通市西至四川宜宾市一段。东汉称泸江水。《水经·若水》: 若水 “又东北至犍为朱提县西,为泸江水,又东北至僰道县入于江”。郦道元注: “泸水又下合诸水,而总其目焉,故有泸江之名矣。”
即今辽宁锦州市南小凌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左屯卫: 小凌河,“ 《志》 云: 卫西有小河,名锦川,州以此名。或曰小凌河与诸水回合如锦也”。
①隋开皇六年 (586) 置,属栾州。治所即今河北晋州市。十八年 (598) 改名鼓城县。②1914年改乐平县置,属山西冀宁道。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(1)古县名。隋开皇六年(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