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龙井
又名九井。在今安徽亳州市城南。《新唐书·五行志三》:唐开元二十九年(741),“亳州老子祠九井涸复涌”。
又名九井。在今安徽亳州市城南。《新唐书·五行志三》:唐开元二十九年(741),“亳州老子祠九井涸复涌”。
即六川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 作“六水”。
在今四川忠县西拔山镇。清乾隆元年(1736) 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(江陵)城南有马牧城。西侧马径。”
在今福建永定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永定县: 博皮岭隘 “在县东北,路通漳州龙岩县,为戍守要地”。
在今安徽泾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泾县: “柏山而南五里为琴高山,以晋处士琴高隐此而名。峭壁屹立,下临深渊。其上岩洞甚胜。”
1948年由昌图县析置,属辽东省。治八面城镇 (今辽宁昌图县北八面城镇)。1949年改属辽西省。1954年撤销,并入昌图县。旧县名。东北解放区设。1948年由昌图县北部析置,治八面城(今辽宁昌图县八面
①《尚书·康诰》:“周公初基,作新大邑于东国洛”,原意盖谓洛在东方,东国即东方;后人或专称洛阳为东国。②春秋战国时指东方诸国。《史记·孟尝君传》:“其攻秦也,欲王之会楚王割东国以与齐。”
清乾隆四十三年(1778)改八沟厅置,属承德府。治所即今河北平泉县。1913年改为平泉县。见“平泉县”。
在今湖南衡东县东北。旧属衡山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山东章丘市东二十里普集镇。金置普济镇。后称普集。1984年设普集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