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河
①在今山西盂县西。源于阳曲县东南,北流至盂县西北入滹沱河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 称,“唐乌河县以此名”。
②亦名时水、耏水。源出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大武镇矮槐树庄东,北流入小清河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“时水出齐城西南二十五里,平地出泉,即如水也。亦谓之源水。因水色黑,俗又目之为黑水。”今名乌河。
①在今山西盂县西。源于阳曲县东南,北流至盂县西北入滹沱河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 称,“唐乌河县以此名”。
②亦名时水、耏水。源出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大武镇矮槐树庄东,北流入小清河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“时水出齐城西南二十五里,平地出泉,即如水也。亦谓之源水。因水色黑,俗又目之为黑水。”今名乌河。
宋大理置,属景昽。治所在今泰国北部昌盛。元改蒙庆宣慰司。
明代在云南边地设置的三个较大土司,即南甸宣抚司、干崖宣抚司和陇川宣抚司。明代在云南西部边地设置的三个较大土司,即南甸宣抚司、干崖宣抚司和陇川宣抚司。
即今四川冕宁县。唐樊绰 《云南志》 卷1: “台登直北去保塞城八十里,吐蕃谓之北谷。天宝以前嶲州柳强镇也。”古镇名。唐置,即今四川省冕宁县。天宝以前属嶲州。《蛮书》:“台登直北,去保塞城八十里,吐蕃谓
①趾一作阯。亦名南交。泛指今五岭以南地区。《韩非子·十过》:昔尧有天下,“其地南至交趾,北至幽都”。②旧对安南、越南的别称。越南自10世纪30年代独立建国后,北宋称其国为交趾。南宋以后,虽改称为安南和
亦作屈兹国、丘慈国、屈茨国、屈支国、鸠兹国、归兹国。都延城 (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)。西汉属西城都护府。唐名伊逻卢城,为龟兹都督府治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“龟兹一曰丘兹,一曰屈兹。”即“龟兹国”
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石阳县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汉川县西北。南朝宋泰始六年(470)废。南齐复置,后又废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石阳县置,治今湖北省汉川市西北麻河镇。属江夏郡。南朝
即今江苏金湖县东南闵桥镇。旧属高邮县。清嘉庆《高邮州志》卷1有闵家桥义渡。
清雍正五年 (1727) 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东北额尔古纳河东岸奇乾乡附近。《清史稿· 地理志》 室韦直隶厅境内“珠尔干河总卡伦”,为 “鄂伦春与俄人交易之所”。
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。南流至沐村入东江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公庄水“源出龙门县界,东南流入县境,又东南经周径山,两山相夹,水折而出,是曰公庄水,又东南入龙江”。
北宋熙宁七年(1074)分两浙路置,治所在杭州(今浙江杭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衢江、富春江、钱塘江以西、江苏省茅山、长荡湖一线以东地区及上海市。寻废。熙宁九年(1076)又置,次年废。南宋初再置,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