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乌江镇

乌江镇

即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乌江镇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乌江县:“绍兴五年废为镇,七年复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和州:“又南有牛屯河巡检司,后移于乌江镇,即故乌江县也。”


(1)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南部,东南濒长江,西南邻安徽省。面积63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乌江,人口3300。镇以驻地名。1949年为林蒲乡,以堤圩命名。1956年与林东乡合并,以灵山庙称灵山乡。1958年改公社,1966年改称林山公社。1983年改置林山乡。1998年乡人民政府驻地由周营迁今址,2000年改置乌江镇。主产稻、小麦等。有机械、农药、造船、不锈钢阀门等厂。江和等公路经此。(2)在安徽省和县东北部。面积73.48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乌江,人口 6120。古称乌江亭。楚、汉之际,项羽垓下战败,至此自刎。明初置镇。1949年仍为乌江镇,1958年改公社,1970年复置镇。1992年濮陈、张家集两乡并入,1995年张家集乡划出。主产稻、棉花、油菜籽等。有轧花、塑料、家用电器、水泥、农药等厂。巢南公路经此,江岸有长江航运码头。驷马山引江水道沟通长江与滁河间航运。(3)在江西省吉水县中部。面积156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乌江圩,人口2600。宋代建村,以恩江之别称乌江为名。1949年为乌江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9年改设镇。产稻、蔬菜、油茶、柑橘。有砖瓦、算盘、皮革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永吉公路经此。(4)在贵州省遵义县南部。面积46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乌江村,人口2000。镇境跨乌江两岸,因乌江得名。1932年在江南置养龙镇,属息烽县。1941年改为养龙司乡。江北属遵义县刀靶镇。1970年建乌江特区,改隶遵义县。在此兴建乌江渡水电站,是贵州省新兴电力工业城镇。旋撤销特区,置乌江公社。1981年置乌江镇、乌江公社。1984年公社改乡。1992年乌江乡并入乌江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烟草、蔬菜等。处交通要冲。渝黔铁路经此设站,贵崇公路经此。(5)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北部。面积200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乌江堡,人口 4110。原为沼泽地,多溪流,腐殖质沉淀于水底呈黑色,故名乌江。黑河、塔儿渠、小湾渠和马湖子河流经。1949年属永丰区,1952年改为第九区九乡,1953年改为九区乌江乡,1955年为乌江堡区。1956年改为乌江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6年建镇。主产粮食,特产“乌江大米”,红枣驰名。兰新铁路、312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栎头镇

    北宋置,属汝阴县。在今安徽阜阳市西。《清一统志 ·颍州府一》: 栎头镇在 “州西六十里。今讹为栗头店”。古镇名。又称栗头店。宋置,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。

  • 邛崃山

    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邛州“白鹤山”条内:“《志》云:县南八里有邛崃山。汉张骞奉使西域,得高节竹,植于邛山,故名。自沈黎千里至州,环抱为镇”。②亦名邛莋山、邛筰山、邛来大山、大关山。

  • 刺马儿刚等处招讨司

    元置,属吐番等处宣慰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新龙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洮州关

    明置,属洮州卫。故址即今甘肃临潭县(旧城)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7洮州卫: 洮州关 “在卫城西南三十里”。

  • 张安抚寨

    在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八十里司空山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太湖县:张安抚寨“在司空山上。宋亡,有安抚张德兴者,立寨于此,以图恢复,与元人相持十余年,为元将昂吉儿所袭,兵败死之。寨有五门:曰太平、曰欢喜、曰朱

  • 武灶 (竈) 渡

    在今广西梧州市西南浔江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苍梧县: 武灶渡 “在武西递运所前桂江之侧”。

  • 资中场

    在今四川资中县。为盐场。井盐分为两区,罗泉厂为一区,金李厂为二区。民国设场知事。

  • 云浮水

    ①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:云浮水“在州东南。源出东安县界云浮山下,流入州境,注于泷水”。②一名漠阳江。即今广东阳春、阳东等市县境之漠阳江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:漠阳江“一名云浮

  • 汤峡河

    一名汤洋河。在今湖北保康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保康县:汤峡河“在县西三十里。水温可疗疾”。

  • 许良镇

    在今河南博爱县西十二里许良镇。金天会十四年(1136)《汤王庙碑》作“许良巷”。旧属河内县,1913年属沁阳县,1927年属博爱县。在河南省博爱县西部。面积39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地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