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乌兰察布盟

乌兰察布盟

清内蒙古六盟之一。后金崇德至清康熙初,先后设四子部落一旗、茂明安部一旗、乌喇特部三旗、喀尔喀右翼部一旗,共四部六旗,会盟地在乌兰察布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红螺谷),故名。隶属于理藩院,并受绥远城将军节制。盟境相当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、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全境及武川县一部分, 巴彦诺尔盟之乌拉特前、中、后三旗全境(1958年划归巴彦淖尔盟)及五原县、临河市、杭锦后旗各一部分,包头市及所属固阳县各一部分。清末以来,盟境部分地先后设置武川、五原、包头、固阳、临河等县及设治局。1914年划属绥远特别区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49年盟府驻四子王府(今四子王旗北查干补力格苏木)。1950年迁驻乌兰花,同年迁驻包头市。1951年迁驻固阳县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58年将乌喇特前旗及中后联合旗划归巴彦淖尔盟;将原平地泉行政区所属集宁市及察哈尔左翼前、中、后三旗,丰镇、兴和、卓资、凉城、和林格尔、清水河、武川等县划属本盟,盟府移驻集宁市。


旧盟名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。清崇德元年(1636年)至康熙初年将蒙古四子部落、茂明安部、乌喇持部和从漠北迁来的喀尔喀中路台吉编成乌拉特前旗、乌拉特中旗、乌拉特后旗、四子王旗、喀尔喀右翼旗(达尔罕旗)、茂明安旗等会盟于乌兰察布(今呼和浩特市北红山口),盟名始此。清雍正后汉族移民渐增,先后置清水河、丰镇、托克托、兴和、陶林、和林格尔、武川七厅,隶归绥道。1912年厅改县。1914年废归绥道,置绥远特别行政区,盟随属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50年成立乌兰察布自治政府,驻乌兰花镇。同年改为乌兰察布蒙古族自治区,迁驻包头市昆都仑召,属绥远省,1951年迁驻固阳县城。1954年撤销绥远省,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将乌兰察布蒙古族自治区改为乌兰察布盟。盟行政公署驻固阳县。1957年平地泉地区撤销,所属集宁市及丰镇、兴和、和林格尔、凉城、托克托、清水河、武川、萨拉齐、卓资、武东十县和土默特旗、察哈尔右翼前、中后三旗划入。1958年盟行政公署迁集宁市。同年武东县撤销,乌拉特前旗和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划归巴彦淖尔盟。1965年土默特旗分设左、右二旗。1969年锡林郭勒盟的二连浩特市、化德县、苏尼特右旗划入。1970年土默特左旗和托克托县划入呼和特市;土默特右旗和固阳县划入包头市。1980年二连浩特市和苏尼特右旗划归锡林郭勒盟。1990年丰镇县改市。1995年和林格尔、清水河二县划归呼和浩特市。1996年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,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划归包头市。2003年撤销,改设乌兰察布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义城郡

    ①南朝梁置,为义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六十里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南朝梁置,为义州治。治所在苞信县(今河南商城县西)。北齐属南建州,南朝陈太建六年(574)属建州。隋开皇初废。③隋大业三年(607)改利

  • 普光寺

    在今陕西长安县南终南山仰天池上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四》: “唐为龙池寺,明初秦愍王改建。有上、下二寺,相去五里,金碧庄严,为长安诸寺之冠。”

  • 黄芦泉

    在今山西闻喜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闻喜县: 黄芦泉在 “县东三十里,南流溉田入浮水”。

  • 岳口镇

    即今江西南城县西北岳口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独乐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马湖峪。东汉废。②北魏置,属赵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宁县东南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米脂县西北无定河西马湖峪,属上郡。有盐官。东汉废。(2)北魏置

  • 三岔镇

    在今甘肃天水市东渭水南岸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二》:三岔镇“有州判驻此,兼设把总”。(1)在山西省五寨县北部。面积179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岔,人口2000。因位处三路之冲,故名。明筑三

  • 仁沱场

    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南仁沱镇。清光绪《江津县志》卷2:仁沱场“距城六十里”。

  • 多都摩垓

    在今新疆伊吾县东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9哈密:多都摩垓“在哈密城东二百十里。东西皆有泉,源出天山北麓,夹流过多都摩垓北,合流百余里潴为大泽”。

  • 六安侯国

    东汉改六县置,属庐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。三国魏改为六安县。

  • 流溪镇

    北宋置,属南充县。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南九十里金凤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