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乃东

乃东

集镇名。在西藏自治区乃东县中部。为原乃东县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420。乃东,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。农产有青稞、小麦、豌豆、油菜籽等。畜产有牦牛、藏系绵羊、山羊等。有公路直达拉萨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泉水

    ①即今山西石楼县东屈产河。源出县东南,西北流至县西九十里入黄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(土军)县有龙泉,出城东南道左山下,……龙泉水又北屈径其城东,西北入于河。”②在今山东寿光市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

  • 飞云洞

    在今湖北黄石市东南狮子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3兴国军:飞云洞“在大冶回山之巅,三洞层出,上洞出云,中洞出水,下洞出风,其声如雷霆。唐元结尝读书于此,堂基犹在,洞中有元结像”。今为飞云公园。即“猗玗洞”。

  • 台中线

    即台湾铁路台中线。从新竹县南竹南沿海岸至彰化附近。长91.4公里。1919年动工修建, 1922年建成。

  • 柘洋特种区

    1938年析霞浦县北部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柘洋 (今福建柘荣县)。1945年改置柘荣县。1938年析霞浦县北部上西区置(县级),治柘洋(今福建柘荣县双城镇)。该地古时多柘树,明、清时曾设柘洋巡检司,故

  • 武夷堂

    在今江西黎川县南福山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一》: 武夷堂 “在新城县福山。宋庆元二年,朱子避韩侂胄,游江右,与门人讲学于此,以崇安故居曰武夷精舍,因以名堂。韩元吉有记”。

  • 西泺

    在今河北沧县北枣林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兴济县:西泺“在县西南。东西横亘凡十余里,南北二十余里。秋后水涨,一望无际,鱼蒲之利,每钟于此”。民国《青县志》卷1:“西泺即今枣林庄南北一带。”

  • 白马山

    ①在今山西盂县东北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“白马之山,其阳多石玉,其阴多铁,多赤铜,木马之水出焉,而东北流注于滹沱。”北魏于此置白马关。②亦作扑马山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祖州有“

  • 宁安新堡

    俗称新堡子。明嘉靖九年(1530)筑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南新堡乡。

  • 四块坝

    即今四川昭觉县西南四开乡。民国《昭觉县志》卷2:四块坝“平原沃壤,地气温和,汉夷杂居,宜设县佐”。即此。

  • 鹿角场

   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鹿角镇。清乾隆 《巴县志》 卷2: 鹿角场 “离城四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