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淮山
即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境之浮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28濠州: “临淮山在州东九十五里,俯临长淮。山下有穴,去水一丈。淮水泛溢,其穴即上高,水减其穴还低,有似山浮,亦号浮山。”
即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境之浮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28濠州: “临淮山在州东九十五里,俯临长淮。山下有穴,去水一丈。淮水泛溢,其穴即上高,水减其穴还低,有似山浮,亦号浮山。”
元改鸾州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北二十里。明洪武初废入南丹州。元改鸾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西北。明洪武初废。
西晋泰始元年 (265) 置,治所在博陆县(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蠡县、博野、肃宁、安新、徐水、清苑县及保定市地。北魏改为高阳郡。西晋泰始元年(265年)置,治博陆县(今河北蠡县南)。属
即牵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浚县北。《公羊传》作“坚”。古邑名。又作牵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浚县北。《公羊传》定公十四年(前496年):“公会齐侯、卫侯于坚”,即此。参见“牵”。
唐显庆五年(660)置,属琼州。治所在黎黑村(又称南管村,即今海南省琼海市东北烟塘镇福石岭管区泗村)。乾封后废。贞元五年(789)复置,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迁治调濑村(在今琼海市东福田镇凤头管区
一名巨石山。即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北岸之宝石山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余杭郡钱唐县“有石甑山”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“山头有巍石如甑然。”故名。
一名碧凌山。在今福建漳平市西北。明嘉靖 《漳平县志》 卷2: 碧灵山 “在和睦里西埔社。秀拔端耸,葱碧倩丽。……自昔多传仙迹,龙岩、漳平两县初发文风,皆肇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州府漳平县: 碧
即今江西南城县东北水口村。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金南县治此。
即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高崖口乡妙峰山北麓之狼儿峪。清光绪 《顺天府志》 卷28昌平州: 高崖口 “五十五里狼儿峪”。
①即今湖南邵东县东南水东江乡。旧属邵阳县。清光绪《邵阳县志》卷3有水东江。②一名永东江。在今广西横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永淳县:水东江“在城东一里。一名四岭江,自横州北境流入县界”。
清乾隆三十六年 (1771)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,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。驻牧地在今新疆和静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