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平山
在今浙江余杭市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93盐官县: “ (临平) 湖在临平山南。” 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卷9: 临平山,“ 《祥符经》 云: 去仁和县旧治五十四里。山高五十三丈,周围十八里……山上有塔,有龙洞、砺洞,有天井,下有东岳庙、景星观,峙立两旁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仁和县: 临平山 “府东北六十里。山周十八里。平旷逶迤,无崇冈修阜,其巅一名丘山”。唐张祜有 《寓居临平山下》诗。
在今浙江余杭市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93盐官县: “ (临平) 湖在临平山南。” 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卷9: 临平山,“ 《祥符经》 云: 去仁和县旧治五十四里。山高五十三丈,周围十八里……山上有塔,有龙洞、砺洞,有天井,下有东岳庙、景星观,峙立两旁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仁和县: 临平山 “府东北六十里。山周十八里。平旷逶迤,无崇冈修阜,其巅一名丘山”。唐张祜有 《寓居临平山下》诗。
①即尖山。在今湖南望城县东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3潭州:尖山“在长沙西。一名圭峰”。②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连州“冠峰”条:圭峰“在州西北十里。众山环绕,惟此峰端立如执圭”。③在今
亦名胖子店。即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仓山镇。民国 《中江县志》 卷2: 胖镇在 “治南百八十里”。
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北大柏乡。清同治《涪州志》卷1:长滩里有“大柏树”。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久庆乡境。《明史·朱燮元传》: 天启三年 (1623),讨奢崇明叛军,“乃尽掣诸军会长宁,连破麻塘坎、观音庵、青山崖、天蓬洞诸砦”。即此。
在今青海省青海湖中海心山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宝七载(748),哥舒翰“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,谓之应龙城,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”。至德初陷于吐蕃。唐天宝七载(748年)筑,在今青海省青海湖龙驹岛海心山上。
即今山东泰安市西渿河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天门下溪水“出泰山天门下谷东流。古者帝王升封,咸憩此水。水上往往有石窍存焉,盖古设舍所跨处也”。《水经注疏》:“会贞按:此水在北汶之东。《水道提纲》谓北汶亦曰渿
即今河北怀安县北西洋河。源于内蒙古兴和县南,流至河北怀安县东与东洋河合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延乡水“东径延陵县故城北,……又东径罗亭,又东径马城南,又东注修水”。即此。
即今新疆阿克陶县西南奥依塔克镇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4蒲犁:乌依塔海(庄)在“城北三百六十里”。
清帕米尔八卡之一。光绪十五年(1889)置,在帕米尔西南部雅什库勒北苏满。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5:“十五年又设苏满一卡于伊西洱库尔淖尔北十里。”后被俄国侵占,今属塔吉克斯坦。
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四十里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二》: 鹅笼山巡司 “在麻城县西四十里。一名铁壁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