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川路元帅府
蒙古宪宗八年(1258)置,治所在阆州(今四川阆中市)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)升为保宁府。二十年(1283)改为保宁路。
蒙古宪宗八年(1258)置,治所在阆州(今四川阆中市)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)升为保宁府。二十年(1283)改为保宁路。
辽置,属西京道。治所在倒塌岭 (今内蒙古阴山之大青山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、四子王旗、镶黄旗、正镶白旗以北地区。《辽史· 耶律棠古传》: 保大二年(1122),“天祚出奔,棠古谒于倒塌
古邑名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洛水北岸、瀍水东西。周成王时周公营建,以加强对东方殷故土的统治。共有二城:瀍水西名王城,即战国河南城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周武王迁九鼎,周公致太平,营以为都,是为王城,至平王居
即今安徽寿县南三觉镇。清乾隆《寿州志》卷1南乡集:三觉寺“离城一百三十里”。
俗名小兴州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改宜兴卫置,后属大宁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十五里小城子。永乐元年 (1403) 废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改宜兴卫置,治今河北省滦平县东北。永乐元年(14
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南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安陂水“上承安陂余波……水北流注于获”。《宋书·武三王江夏文献王义传》:元嘉二十八年(451),魏军过彭城,“民有告:‘虏驱广陵民万余口,夕应宿安王陂,去城数十里
在今江西大余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大余县: “西有郁林镇巡检司,治晶都村,后迁浮江隘,又迁黄泥港”。在今江西省大余县西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。后废。
即今江苏宿迁市西北王官集镇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二》“沙坊集”条下:王家营集“在(睢宁)县东北四十里”。
在今山东泰安市南六十里大汶口村南。地处大、小二汶水会合处。1959年首次发现,进行发掘,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。后来考古学界即将大汶口遗址及与其相类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“大汶口文化”。1982年定为全
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保安乡。清同治 《江山县志》 卷2: 保安铺在 “南九十五里”。
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金筑安抚司:打仇关在“(麻响长官)司东二里”。